关于【汉能强制向员工融资 融资规模约6亿元】:汉能强制向员工融资 融资规模约6亿元,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1、汉能强制向员工融资 融资规模约6亿元
据媒体报道,汉能强制向员工融资,目的是建一个新的产业园,融资规模为6亿元左右。如果员工认购不达标,可能会面临被炒鱿鱼或降薪的结局。
中国电力网从消息人士处获悉,近期汉能集团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该产品资金拟投向辽宁省营口市与汉能集团合作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内部人士透露,这项认购活动自6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8月10日,总体规模约6亿元。如果员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可能面临辞退;高于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
“公司6月4日发布了新的绩效考核规定,弱化了业务考核指标,增加了价值观考核一栏,主要检验是否认可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如果这一栏被评了C,员工将被解除劳动合同。”汉能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当前正值公司员工年中考核评定期,到8月中旬截止。而这笔产品认购交款的截止日期是8月10日。
“如果不能完成,结果可想而知。”据悉,类似情况以前在汉能有过先例。不过,以前措施更加柔和、具有弹性,只是鼓励员工认购公司股票。而如今的这次认购,更具强制性,“公司内部文件、邮件和宣讲三令五申,而且覆盖范围几乎涉及全有员工,除了实习生、外籍员工等少数群体。出于某些原因考虑,内部宣讲传达的时候,不允许拍照、录音,甚至不许带手机。”
汉能强制集资今年5月31日,光伏产业突遇黑天鹅事件,整个行业迅速进入寒冬。据“531新政”指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此外,新政还进一步明确要规范分布式光伏发展,今年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即10GW)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一直涉足薄膜光伏产业的汉能,原定在今年实现大发展,快速实现港股复牌。
已经停牌近三年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00566.HK,下称汉能薄膜)再度更新争取复牌的进展。今年4月4日汉能薄膜发布公告称,已于4月3日向香港证监会提交披露文件,已完成证监会对复牌申请提出的两个必要条件。
根据香港联交所的公告汉能2016年年报扭亏为盈,2017年盈利6.75亿港元。
北京工商局信息显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下称汉能移动能源)在18年4月17日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由李河君变更为李伟均。此前2月24日,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控股)也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从李河君变更为黄武球,黄武球同时接替李河君担任总经理一职。
诚然,向员工强制集资,一方面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公司员工的稳定性。但汉能前景几何?这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2、前首富为30亿“强制”员工买理财 汉能遭遇资金危机?
对于千亿的汉能集团来说,背后是否有一场更大的危机?
“口头要求每个员工需购买,否则就开除。”
“汉能集团董事会已经做好了5000人离职的准备,并表示集团态度(指不配合认购定融产品就离职)很坚决。”
近日,多名汉能员工投诉爆料称,汉能集团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该产品资金拟投向辽宁省营口市与汉能集团合作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有知情人士向时间财经表示,汉能要求员工购买相关债务融资产品是事实,“很多人都在被迫下购买,要么滚蛋”。“如果到8月份还不能有现金流回款,全完蛋。这是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今年上半年的一个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对此,时间财经想汉能集团公关部求证,截至发稿,对方未回复。
“员工能有几个钱,肯定是现金流有问题了。”前述知情人士向时间财经表示。知乎上有人将其解读为汉能集团没钱了,融不到资,变相裁员。此举一可获得资金,二可减少人力成本,相当于一箭双雕。
曾经的“首富”李河君,资产几千亿的汉能集团,到底发生了什么?
颇为讽刺的是,3个月前,汉能集团还在大手脚花钱。4月15日下午,以“颠覆再创造 建筑新生态”为主题的汉能汉瓦2018系列发布会在汉能集团总部隆重举办。古朴的衣着、庄重的配乐,开场情景秀《秦时明月汉时瓦》瞬间将人们拉回了秦汉时代。
发布会上,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题为《一片汉瓦一棵绿树》的演讲中表示:“如果所有建筑都铺上汉瓦,我们将构建一个江山如画的世界,既可以拥有绿水青山,也可以收获金山银山。”
据时间财经了解,这次发布会总耗资约2100万元,其中宣传费用约1400万元,场地搭建费用约700万元。
一年前,汉能集团开启了一轮大规模的扩招计划,目标2万名员工,很多扩招戛然而止,最终可能招了上万人。
对于此次要求员工购买理财产品,汉能方面表示,汉能集团旗下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近期并未通过任何形式发行公司债。因此,强制员工购买公司债券的说法更无从谈起。
不过,债务融资本身就有很多金融工具可选。汉能系股权错综复杂,关联合作方也多,融资主体不一定是上市公司,汉能的这一回应并不能否认员工爆料。
自2009年进入薄膜发电以来,汉能集团一路疯狂扩张,却始终难掩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尴尬。因为薄膜发电转化率低,汉瓦成本高昂,各种C端产品的性价比不足,汉能的产品始终未能进入普通消费市场。只能依靠给产业园、特色小镇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类似PPP模式。
对此,甚至有人将汉能类比曾经的乐视,两者有几分相似——造血能力不足,疯狂扩张,内部管理混乱,超级自信。
“绑架”员工
据报道,汉能集团理财产品认购活动自6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8月10日,总体规模约6亿元。如果员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可能面临辞退;高于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
也有说法是30亿元。从新浪财经获得的其中一场“推介会”录音中可知,汉能集团主席李河君曾紧急从集团内部选择了9个人,对集团的54家单位,对关于营口的定融产品进行全集团专题介绍。单从该场“推介会”可知,该名宣讲人分配的额度约有8个亿,整个产品加起来逾30多亿,产品募集目标要在8月底完成。
汉能内部将“推介会”称为“培训会”,培训对象为7月1日前入职的9级及以上员工。公司要求每日统计认购名单和认购情况,从爆料者提供的邮件来看,邮件主题为“定向融资情况统计—每天需更新”。
20万元起步,对于员工而言并非小数目,级别高的员工,可能要出上百万元。不想买怎么办?汉能集团态度很坚决,若员工持有观望态度就可以选择离职了。
“推介会”上,主持人表示,对于员工认购为0的现象,员工的整体绩效考核、价值观考核就为C,而C的结果就是走人。
如果没有钱认购怎么办?公司很“贴心”地组织了十几家银行的业务员组团上门给员工们办理贷款业务。
澎湃报道引用内部人士消息称,6月底,公司组织了来自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16家银行的业务员来为员工提供贷款服务,贷款利率在6%-8%之间,平均在7%左右,鼓励员工从银行贷款购买理财产品。
还不起贷款怎么办?公司又很贴心的提供了“贫困员工补助金”,鼓励员工先还利息,最后再还本金。
简单一看很划算啊,贷款利率居然低于理财收益,不是空手套白狼,坐等收钱吗?可仔细一想,你想着利息,公司要的是你的本金。万一项目出现问题,债务是全体员工背。
对于汉能此举,有员工在微博上称,数额巨大,涉及一万多员工的血汗钱。请您关注并转发,万分感激!
也有员工在知乎上表示很不理解,“十分不合理”。
内部管理混乱
回到2017年下半年的大规模招聘。前述知情人士称,他们内部有个人力资源VP,整了好多人力招聘的条条框框。比如422111招聘法则,面试应急预案法则,智想会等等。招人很严格,一个面试人等上3个月拿不到OFFER,放弃汉能的大批量存在。“最久的一个等了1年”。
招聘过程也存在少开工资,以股权作为吸引条件。知情人士王忠(化名)说对时间财经说:“但是汉能停盘,根本不可能拿到。”
据王忠透露,公司召集高管认购基金,不买就是对企业不忠心,一律开掉。管理上,汉能集团也非常强势。今年初,李河君曾一次开掉三个首席,相当于VP级别。其中有一个首席被裁了,没走,降级去了大客户部门做总监。
汉能内部倡导匿名举报文化,有纪检部门。提倡员工之间以匿名举报的形式检举,人人自危。
“记得汉能曾发生两个人为了争夺活动总监职位,匿名举报对方,还给对方发色情照片,形成了暴力攻击。”王忠说。
汉能系的混乱也体现在财务上。2015年,上市公司薄膜发电与汉能集团之间就曾因为关联交易过高,被质疑财务造假,一天内股价暴跌近50%。最终被香港联交所停牌,至今未复牌。
汉能资金危机
原计划今年上半年复牌的汉能薄膜发电未能如愿。这一次的员工购买理财事件则在一次暴露了汉能的问题。
汉能薄膜发电主要业务包括(i)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装备及整线生产线之研发、设计、销售及交付;(ii)提供分布式光伏及移动能源的解决方案;(iii)向我们上游生产线、下游分布式光伏及移动能源解决方案的客户提供支援、建设及维护等技术性的服务。
主要包括移动能源产业园和生态城市综合解决方案。
近年来,汉能集团在国内广泛布局“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现已在四川绵阳、泸州,山西太原、大同、孝义,辽宁营口,贵州铜仁,湖南邵阳,云南昆明等地落地。
本次向员工“融资”的资金,就是用于汉能在辽宁营口建设的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9月27日,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一期项目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奠基。项目由营口市与汉能控股集团合作建设,由汉能控股集团提供薄膜太阳能技术和装备等支持。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68亿元。
根据2017年年报,汉能薄膜发电2017年与多个“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订立大额设备及服务销售订单,取得不错成果。2018年正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未来将签约更多类似产业园项目,为2018年及未来几年业绩作贡献。
不过,面对动辄五六十亿一个的产业园,汉能集团真正落地的没有几个,问题就在于资金。而一个产业园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汉能薄膜发电一年的营收了。去年,汉能薄膜发电实现营业收入51.39亿元(61.47亿港元),归属净利润2.18亿元。
产业园模式其实类似PPP模式,主要由地方政府、第三方投资者及汉能移动能源控股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产业园项目公司,采取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建立股权投资基金,打造集薄膜电池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应用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能源”现代产业链。为防止关联交易,汉能移动能源控股对产业园项目公司持有及将持有不超过20%股权。
根据投资合作协议,当薄膜生产线投产后,政府将引导所辖市内每年新建设以及积极争取省内每年新建设优先采用产业园项目公司产品。
根据汉能薄膜发电公司财报数据,截至去年底日,已经有三个产业园项目公司,向汉能薄膜发电购买薄膜生产线,分别为四川绵阳、山西大同及山东淄博产业园项目,销售合同总金额约人民币113亿元。
一个五六十亿元的产业园投资项目,就要向薄膜发电采购生产线金额达三四十亿元。这么好的生意,李河君也准备大干一场。但今年5月31日,光伏产业突遇“黑天鹅”,整个行业迅速进入寒冬。
“531新政”称,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此外,新政还进一步明确要规范分布式光伏发展,今年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即10GW)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531新政”对薄膜电池生产没有影响,影响的是汉能的融资,地方对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政策原因是一方面,更多地是汉能本身的问题。离开政府市场,汉能开发的C端市场产品,包括汉瓦、背包,根本没有卖出去多少。
汉能汉瓦的账,李河君在发布会上算的很清楚:“以北京市场为例,一个50平米的屋顶,安装汉瓦的功率为4.25kw,每年发电5100多度。其一部分可以自用,月节省电费1200元,余电上网,又增加收入1000元。此外,还可以拿到国家和北京市的电费补贴3670元,每年综合收益约5870元。”
如果按照上述北京市场的综合收益计算,50平米的安装费在6.95万元,大概需要11年零10个月可以收回成本。如果计算30年收益,将达到17.61万元,是支出的2.5倍。
对消费者来说,汉瓦收益主要来自电费补贴,不维修、不补贴下滑、转化率不降低情况下,需要近12年才能收回成本,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因为汉能集团并非上市公司,其财务情况并未公布。除了上市公司部分外,汉能真实的财务状况怎么样,不得而知。
不过,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一份法院裁决书可发现端倪。汉能集团欠了北京杰讯传承文化有限公司(简称“杰讯传承”)2164万元被起诉,杰讯传承虽然胜诉,法院要求汉能集团还款,但是查询汉能集团名下的存款、车辆、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情况发现,未发现名下有可执行的财产。同时,汉能集团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其高消费。
总资产几千亿的汉能集团,居然找不出2000多万元的可执行资产?都用于抵押融资了?
技术路径战略失误?
时间财经采访时,有公司内部人士推荐了知乎上一篇关于汉能的分析回答,他认为分析的比较中肯。帖子从技术、政策、市场形势、公司管理、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汉能目前面临的问题。
以下是帖子的主要内容:
从技术上讲,薄膜由于发电效率远低于晶硅(单晶20%,多晶18%,薄膜实际在13%左右)至少目前来看不是主流,全球这两年光伏装机容量每年都在100GW左右,薄膜占多少?应该是远小于1GW的,汉能自己的宣传也证实了他们建设的薄膜电站全部是自己持有的。在目前这个光伏电站交易活跃的时候(前段时间隆基就把自己持有的100MW电站以7亿的价格卖给了正泰)汉能的电站也没有卖出去,也就说明了技术不被主流认可。
薄膜因为其柔软的特点使得可能的应用场景是移动能源,但是这块目前也面临技术商务都强出薄膜几条街的N型单晶的强大冲击(N形单晶效率22%左右,价格4块/瓦,薄膜效率13%左右,价格6块/瓦)。
该分析称,年初看到新闻说汉能要建设N型HJT单晶生产线,现在都半年过去了也没有任何信息,不知道是不是黄了?
从市场形势看,“531新政”后,光伏行业迎来了寒冬,但对薄膜的直接项目冲击应该是很小的,因为移动能源不需要指标,不需要审批。但是对汉能的冲击是巨大的,主要是融资机构在看到国家政策后暂停了给光伏的融资,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还在急速扩张时期,政策导向很可能导致了现金流巨大的压力。
对于晶硅厂家,普遍做法是卖电站(比如隆基),低价出货(多晶价格从531前的2.4元/瓦现在跌到了1.8元/瓦)、裁员等方式以回笼资金减少支出以求维持现金流渡过难关,但是还是有些厂家撑不住(旭阳前段时间就闹出了讨薪事件)。
目前这些方式应该是都不太适合汉能,所以才采用了利用员工存款或者信用贷款融资的方式。
从公司管理看,汉能可能是当大公司当习惯了,做事情的魄力很足,但部分员工并不认可他们的很多管理和方法。据帖子内容显示,“汉能的市场是移动能源而不是电站(据说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力部门就不停的提醒应聘者见到公司领导千万别提电站),那就是一个典型的2C市场,公司却在大张旗鼓的招聘华为和中兴人员,而且是2B业务的人员,按照2B业务模式制定了宏伟的拓展计划,完全不管能不能落地。卖个充电纸充电包找几个代理不就行了?还非要向华为学习建设庞大销售组织,待遇还要更高,销售目标也设定的超级不靠谱,从零直接1年到1个亿,还是美金……”
从未来看,薄膜至少目前没有看到明显的提升效率的迹象,在同样柔性但是却技术更先进的N型晶硅挤压下,移动能源市场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未来堪忧。融资因为新政而受阻,复牌或许是汉能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一直听说上半年就要复牌,但是直到目前还没有看到清晰的可能。
总结:在目前这个大背景下,公司不考虑收缩支出、专注高产市场深入耕耘以求活下来,反而高歌猛进大把撒钱四面出击,或许是汉能真的需要这个姿态以求尽快复牌,或许是我看不明白前首富高大上的计划和布局。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一家之言,理解有不对欢迎指出。
补充两个部分:
1、汉能真正能撑到现在的原因我理解是他的水电站,那就是个印钞机,但是在上次股市灾难的时候汉能有没有把水电站抵押出去或者卖了多少股份出去不得而知,就是说现在还有多少水电站收益归汉能是值得讨论的,特别是从现在汉能走投无路选择这种融资方式看。
2、汉能现在到处在推广他的产业园项目,就是薄膜生产线建设,这个也是我很想不通的,一个产业园投资要60亿左右,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却不是市场最需要的,花同样或者更少的钱建设晶硅生产线不是更好吗?至少做出来的产品好销售啊,想不明白同意建设产业园的政府是怎么样想的?或许是真的视野不够吧。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说三年前汉能控股遭遇做空导致股票停牌是一道坎,那么现在则是汉能的另一道坎。(北京时间财经 曾文)
本文关键词:汉能控股集团现状,汉能控股集团股票代码,汉能控股股票代码,汉能控股集团,汉能控股还能恢复上市吗。这就是关于《汉能强制向员工融资 融资规模约6亿元(前首富为30亿“强制”员工买理财)》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赛仁金融》百科知识网站:http://yzsryq.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