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有网友评论“眼高手低”,也有人称“文科就业面确实窄”。而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接受采访时称:“我觉得大学生们不要太在意刚入职的收入,而是要考虑这个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欢,有没有发展前途,要考虑将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对此,很多网友表示认同。
此前,倪闽景还说过:“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也要想到我们现在有广阔市场。”但满脑子“央国政”不是大学生的错,而是“央国政”本身就有大量的用人需求,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也能较好满足其岗位需求。另外,“央国政”的工作,能够提供相对更为稳定优厚的福利和保障,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极大的诱惑,大学生不断围绕其“内卷”,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再看“央国政”外的“广阔市场”,即便从个人职场发展角度谈,随着个人工作年限、经验的增多,收入也会相应地提高,但这种“提高”却低于物价、房价的上涨, 甚至在一线发达城市,这种对比还会越来越大。这已经不是个人能力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大环境给予年轻人的生活、工作压力,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
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毕业?
倪闽景认为还有多项工作可以努力。
“有的时候,大学生不知道哪里有(工作),而企业想招人又招不到。”他认为,要完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形成精准匹配。
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找到心仪的好工作,但起点并不代表以后。只要他真的是人才,到单位以后努力工作,他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倪闽景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怎么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怎么帮助大学生打开视野,怎么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来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倪闽景表示,这些问题值得探讨,高校要引导学生尽早开展职业规划。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因为工资低或者工作职务不够光鲜而吐槽就业环境差等等,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对此,我认为,大学生不能太在意刚入职的收入,很多高管甚至企业家都是从公司的一个"小螺丝钉“开始做起的。不起眼的工作岗位到处都是学问,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扫地擦桌都有它的”学问“在。不要因为入职工资低或者因为只能找到服务员的工作而对社会就业环境感到失望。
环顾我们周围那些就业的人群,他们往往不是拥有多高的学历或者毕业于多牛的名校,而是一群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人。企业虽然在入职时会给高学历或者名校毕业生适当的提高薪资待遇来吸引求职者,但是给入职机会更多的是想让毕业生通过企业的平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把名校生招聘入职后整日看名校生的脸色,听名校生的抱怨,这是任何企业都不能容忍的。
不要太在意刚入职的工资,那只是一个工作的入场券,只要能力优秀,老板为了留人自然会加薪升职。此外,在初入职场时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比一个高的薪水更为重要。好的平台更能锻炼个人能力,让人快速成长,将来的薪水增值空间比小公司更大。
对此,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