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六安一女子悉心照料患病公婆十多年 孝老爱亲业绩感动众乡邻】或许许多小伙伴还不知道,,让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皖新闻讯本年37岁的李玉英,一个看似身段单薄的弱女子,悉心照料患病公婆十多年,当选六安市裕安区第六批“裕安好人”。她是江家店镇新沟民族村人,是当地的“名人”。大皖新闻记者2月14日下午联络上李玉英和她的老公罗祥涛,了解到这位憨厚农妇十多年如一日孝老爱亲的感人业绩。
公公瘫痪在床,她用心照料十多年
李玉英是霍邱县新店镇人,她和老公罗祥涛在18年前相识,通过爱情走到一起,嫁到罗家后,成为六安裕安区江家店镇新沟民族村乡民。“她嫁过来的时候,我爸爸就现已因高血压瘫痪在床。我妈妈先天性智力残疾。她能嫁到咱们家,十分不容易,并且全神贯注地照料我爸妈现已超越十五年了。”罗祥涛慨叹地说。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李玉英的公公现年79岁,因瘫痪长时间卧床,日子不能自理,而婆婆因智力问题无法“搭把手”,完全赖李玉英照料起居。这么多年来,为了照料好公公和婆婆,李玉英支付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苦,每天起早贪黑,给公公喂饭、擦拭身子、穿衣、倒便盆……她每天都要面临。公公长时间瘫痪,大小便失禁,身段又相对巨大,衰弱的李玉英给他翻身时就很费劲。“一开始翻不动,很不习气,现在可是娴熟多了。”李玉英说,由于忧虑公公思维过火,她总是一口一声亲热地叫着“爸爸”,一有闲空就劝导白叟,公公和婆婆想吃什么她就尽量去做,并将饭菜端到他们面前。
李玉英的勤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家中收拾得洁净整齐,闻不到一丝异味。由于老公长时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儿子和女儿又别离读小学、幼儿园,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重,不等不靠的李玉英就动起了脑筋,最终在相邻的叶集区姚李镇上的一家工厂找到一点手艺活,一边在家照料公公和婆婆,一边做手艺活补助家用。
找到迷路的婆婆,她的泪水不断涌出
不只公公瘫痪在床需要照料,智力残疾的婆婆有时也不让李玉英省心。有一次,她正在给瘫痪在床的公公喂饭,婆婆不知什么时候跑了出去石沉大海,李玉英匆忙放下手中的碗,安慰一下公公,四处探问婆婆去向。看到李玉英着急的神态,热心的街坊们也加入到寻人的部队中,挨家挨户问,简直把整个新沟村都问遍了也没有发现婆婆的身影。大家一边寻觅一边广发微信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寻人启事。可是,间隔白叟迷路已通曩昔好几个小时了,仍然没有消息。
心急如焚的李玉英预备报警时,忽然接到来自姚李镇朋友的电话,称看到白叟坐在路旁边卖衣服的门店走道上,可是不敢承认,让李玉英赶忙去看看。得知消息,李玉英当即和热心街坊一起骑车去相邻的叶集区姚李镇。到了朋友奉告的门店,李玉英老远便看到婆婆坐在路旁边发愣。其时的她又急又气,疼爱地说:“婆婆你处处乱跑,找不到家了吧?走丢了可怎么办?”她边说边抱住了婆婆,冤枉和疼爱的泪水不断涌出,局面十分感人。
大家随后一起合力把婆婆送回了家,而当李玉英向街坊们道谢完回来屋里后,发现公公又尿了,床上也弄上了大便。她二话没说,赶忙把婆婆安排好,又打来一盆热水,动作娴熟地为公公翻身、换尿不湿、擦拭身子,然后换床布……公公感动得泪眼婆娑。“爸爸,我现已嫁到你们家这么多年了,早已把你当成自己的父亲,孩子在床前敬孝道,不移至理,你定心,有我吃的,就有你的!”李玉英安慰道。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李玉英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有这样的好儿媳,是咱们宿世修来的福分。”每当在人前说起李玉英,公公总是重重地点允许,满眼尽是疼爱的泪花。
“她嫁到咱们家这么多年来,确实受了不少苦,我当然知道。”老公罗祥涛说,他为了家庭生计,常年在合肥建筑工地打工,家里的大小事都交给了李玉英,“她很少诉苦,偶然难过了,我只能安慰她,很感谢她对爸爸妈妈和孩子的支付。”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虽然日子过得很贫苦,可是李玉英却很开畅和达观。她总是说:“咱们享受着政府这么好的政策,政府给咱们家低保帮助,帮助咱们脱贫,帮助咱们改动日子,帮助咱们共同富裕,咱们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唯有不断斗争,才能让白叟和孩子们愈加美好!”
性格开畅的她,联合邻里乐于助人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自李玉英嫁入夫家,从未与邻里同乡红过脸,吵过架,更不用说闹矛盾,即便偶然受点冤枉她也面带微笑与邻里天伦之乐。不只如此,她总会尽自己最大的才能帮助他人,只需邻里同乡需要搭把手,不问原因,随叫随到。比如说,农忙时节有谁家忙不过来,她知道了就会去协助;谁家有红白喜事,只需叫上她,她也会搭把手。在同乡们的眼里,李玉英是个热心肠,具有崇高杰出的品质。
说起孩子,李玉英仍是一个不护犊子的母亲。有一天是周末,李玉英家的两个孩子都在近邻街坊家玩,儿子不小心被街坊家的孩子绊倒了,头上摔了一个大口儿鲜血不断往外流,街坊手足无措,匆忙奉告李玉英。李玉英二话没说,带着孩子去了邻近的医疗室进行包扎,路上不断地教育孩子“游玩时要留神,安全意识要记心上”。
后来通过检查无大碍,简略包扎后,李玉英便带孩子回了家。这时候,街坊配偶早已等在门外,问询花费了多少钱,说着便掏出几张百元大钞塞给孩子,说买些吃的补偿一下,都是自己孩子不小心形成的结果。李玉英宽厚地笑了笑说道:“大哥大嫂,小孩子在一起玩,哪有那么好,摔一摔长得快,俺啥都不要。”她一直认为,街坊之间遇到工作,一定要彼此理解,彼此帮助,不能计较长短得失,由于谁家都有个急难时候。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曩昔了。李玉英长时间坚持孝顺公婆、以及自强不息的业绩深深地感动着新沟民族村的大众,她在窘境中静静承受着苦和累,为白叟、为孩子、为家庭所做出的贡献遭到大家共同好评。
“这么多年来,我在外她在家,都是彼此信任,彼此扶持,彼此尊重,一心一意保护这个家。她为了爸爸妈妈和孩子,支付了许多。”老公罗祥涛由衷地说。确实,十多年来,李玉英一直以孝善为初心,靠着自己衰弱的膀子,撑起着这个磨难的家庭。面临日子的重担,她安然面临,一直无怨无悔。
现在在新沟民族村,乡民们说到李玉英,无不允许称誉。她的姓名现已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代名词,她的行为感染着邻里同乡。她的业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也是新时代乡风文明的生动典型。
陈琎大皖新闻记者窦祖军
修改王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