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永州江华:山坡上的“理发师”】或许许多小伙伴还不知道,,让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业中的“美发师”。
红网时间新闻2月15日讯(通讯员杜新伟)“看地道口的地势,中心坡面是汇水面,这儿容易繁殖病害,今天风大,大家整理坡面杂草时注意安全。”2月14日8时左右,在益湛线葡萄坳地道出口山坡上,桂林工务段贺州路桥车间江华桥隧修理专队的工友们对山坡进行“理发”。
贺州路桥车间管内桥隧占比高,且所经之地地势地貌杂乱,为了保证汛期设备安全,他们有必要对管内边坡杂草、防洪查看通道、地道出进口等进行三项根底整理,桥隧“理发师”应运而生。
江华桥隧修理专队的“理发师”团队,平均年龄31岁,资格最老的当数“总监”董超,自2009年益湛线注册他就在此工作,已扎根益湛线14年。
当天他们要整理的地道出口杂草,这项工作和理发相同都是“洗、剪、吹”,仅仅换了个工作次序变成“剪、吹、洗”。“剪是要带齐镰刀、柴刀、电锯等东西对山坡上的杂草杂灌进行全面整理;吹是将剪下来的杂草杂灌转运到安全场所,以防掉到线路影响行车;洗是全面疏通天沟、排水沟等排水设备,保证排水晓畅。”董超用很形象的比方对工友解说工作流程。
工友们拿起镰刀繁忙着,不一会儿,山坡上的杂草灌木被整理洁净。“整理洁净,咱们抓紧时间转移吧!”董超对坡顶的贺发江说。“割草容易搬草难,咱们用接力的方法把草搬到安全网外,这样既快又省力。”贺发江想出了一个好主,工友们很快排成一列,一捧接一捧地转移杂草。
“你们看,整理洁净后的坡面和我刚理的发型相同洁净利落了。”青工贺德明笑着说,引来工友们阵阵笑声。
接近正午,“剪、吹、洗”一套程序结束,“总监”董超对作业场所进行了全面的回检,保证作业质量。“大家拾掇东西清点预备下班,下午持续整理地道进口。”保证无工机具遗留后,董超带领着“理发师”们走出了栅栏门回来驻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