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离家,330多天,3500多公里,海拔将近4000米,高原的凛风把这些数字吹得含糊,一晃眼,2023年新年已过,汪龙飞拾掇好心境,敞开了军旅新的一年。
但有几封特别的新年“物资”,深深入进了他的新年记忆里。
这是汪龙飞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新年,也是来自江南小镇的他在高原过的第一个新年。
上一年三月刚刚来到部队的汪龙飞,从江南水乡的家园入伍,役前教育时热血沸腾地一连递交了三份“入藏申请书”,终究以归纳靠前的排名如愿以偿。新兵连日子一晃而过,还没等彻底反响过来,他就来到了风声吼叫的高原。
高原给来自江南小镇的汪龙飞严严实实地上了一课:变幻的气温,空阔的六合,淡薄的空气……
但不要紧,新年就在眼前,似乎从旧岁翻开了一个窗口,向外张望,总能看到来自新年的希望。
新年前一天,汪龙飞早早来到路口,向前张望,兴奋地等候新年物资,由于班长告知他,除了有新鲜丰厚的瓜果蔬菜,还有一批特别的“礼物”。
过了腊月,弯曲弯曲的高原公路依然空阔,罕见人声车影,风声吼叫,气温骤降,在这样的气候里巡查,哪怕是大嗓门的连长大声喊一句口令,那几个字还没蹦出去几米,要么被冻成冰块砸在脚边,要么还没来得及冻上,就被吹散在了风里。
但车队的轰鸣仍是没能逃过兵士们的耳朵,头车刚刚停稳,兵士们早已在一旁规整列队,预备卸货。
在成箱成袋的食品饮料中,还有一个被当心封好的箱子,箱子周围面写着“瑞安十中”,字体幼嫩却规整,整规规整的很美观。带车干部递给指导员:“喏,这是孩子们本年寄来的信。”
指导员把正在卸马铃薯的汪龙飞叫过去,让他把小箱子拿回连部。
“这是和咱们共建的校园,跟你相同,从江南来的……”
汪龙飞一怔,自己的家园在南京高淳,瑞安却是温州的一个县,两个当地虽然都在“江南”,却也相隔将近500公里,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数千公里之外的高原,他却对这个并不了解的“江南家园”生出浓郁的接近。
到了连部,班长们围了上来,一边来还一边呼叫:“孩子们的信总算来啦!”
翻开箱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颜色,有的是手艺制造的贺卡,有的是仔细书写的明信片,战友们围上来,抢着看,取信笺的动作却很温顺。
“致最可敬的兵士们,不畏隆冬盛暑,不畏艰苦痛苦,历经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你们为祖国浇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才有了现在的安居乐业。敬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下一代正在尽力接过看护的旗号!”
“致防卫边远地方的兵士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感谢你们日复一日的据守,向你们问候!你们太帅了!你们以国为家,公民便是你们的亲人!”
汪龙飞和战友一封一封地传阅翻看,看着看着,汪龙飞就湿了眼眶。
班长说,这些孩子每年都会给连队哨卡寄贺卡、写信,和每次的物资一起送上高原,如果说那些瓜果蔬菜、鱼肉蛋奶是维系武士生命的粮草,那这些信笺和写在上面的真诚言语,便是润泽心田的精神养料。
虽然知道,给他们写信的孩子会长大结业、会离校远行,每年他们回信寄出去的收信人也不可能永久是同一批芳华弥漫的人。
但走运的是,永久有一批芳华弥漫的孩子,没有忘掉他们。
就像每年,必定会有一批像汪龙飞相同芳华弥漫、热血满腔的孩子穿上戎衣,挑选来到这片高原,成为一名兵士,学着长辈的姿态戍守边远地方,保卫祖国。
这些贺卡和信笺并不来自于真实的家园,却像真实的家人寄来的相同,给汪龙飞心里注入了无量的力气。
连部电视上的春晚刚开始没多久,战友们热热闹闹地相互玩笑,有一些在走廊里用弱小的信号向家中拜年。
电视机一旁的书架上,下午寄到的贺卡明信片被规整地摆放好,五颜六色,甚是美观。信笺的周围,还有一个跟着它们一起寄来的小牌子,上面写着“童心绘真情,问候边海防”。
窗外依然飘着雪,家园依旧在千里之外的远方,但汪龙飞却感到了史无前例的踏实感。
哪怕是新年已过,每逢路过连部,汪龙飞看着那一封封跨过山海的异乡信封,心里也总是暖融融的。
男儿背行囊,何时返家园?
若为守边关,何处不家园!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耿陈 汪龙飞
以上便是【从江南飞往高原的学生来信】的全部内容,如果喜欢可以关注037q.com的其它文章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