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财经跟经济学当成一种底层逻辑,把它变成你观察和判断事物的一个方法论。当你搞清楚了财经的底层逻辑,生活之中很多纠结问题就能看得明白,找到出路!
当你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的认知以及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跟别人不一样。像著名的经济学家薛兆丰,他是我的大学同学,我对他的成长路径非常了解。他讲经济学,一开始也很不容易,他在bbs成名之后很久,出来上班了几年,才咬着牙又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读了经济学博士,最后又在40多岁成为得到APP的普通作者,然后才一点点打磨成为明星学者。他的经历里面包括他看待问题,就有一个经济学的底层逻辑,比如,他曾经讲的经典名言,“春节火车票不好买,是因为价钱不够高”,我们不说这个事情对不对,但是,它一定会有人认可他这个思路。后来他一个经济学课程能卖到上亿收入,既是站位的成功,也是因为他选择了一个能够加杠杆放大影响力与收入的基本盘。
当你有了财经的逻辑,很多问题就会很好解释。比如,我们讲,通胀没有牛市,美国一加息,自己的股票不行,全世界的股票都不行,它就是这么朴实的原理。但很多人没有这个经济逻辑,这些问题他就想不清楚。
大家可能未必都知道,稀缺才有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讲,有口音的评论员,面瘫式的段子手,才会火的原因。你字正腔圆地和某地方腔大叔比赛讲段子,十有八九是讲不过他的。包括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的逗号头发,同样也吸引的一大波热评和关注。不管是“头发”,还是“口音”,都是稀缺的东西。在经济学上,稀缺才有价值,满大街都有的东西,那就没有价值了,大家都去买的东西,肯定基本上都是不值钱的东西。
这些经济学上的底层逻辑无时无刻地贯穿到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从某种层面讲,生活离不开财经,同样财经也离不开生活。
还有一个最简单但是大家偏偏容易忽略的底层逻辑,就是再好的股票,它都有一个买入的合理价格,这就是巴菲特老人家书说的安全垫,太贵的股票,再好都不靠谱。虽然大家都知道与新能源相关的股票好,但是如果你在新能源股价达到几百倍的市盈率的时候,冲进去肯定是赚不到钱的。还有你再喜欢马斯克,再觉得特斯拉怎么炫酷,但是这家公司市盈率到了1500倍,你还继续买进或者持有,这就是不能怪人家马斯克了。看看特斯拉股价一年内,由1208美元下跌到121美元,这个教训应该很深刻了吧。
以前我们一直在讲的一个底层逻辑就是,从投资角度而言,买房比买房地产的股票要好。当时就有很多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房价上涨那么多,房地产股肯定也差不到哪去,开发商为啥不能赚大钱了。
其实,我们回头看,十几年来,除了万科、融创等几家地产股的股价长期来说升幅比较可观之外,其他很多房地产公司的股价的上涨都远远落后与同期的房价。这里面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它是一个资金消耗性的模式。比如,现在弄出了两万亿负债的某老板,他由当初买房子的200亿搞起来,用这200亿再去买一块500亿的土地,用这500亿的土地建好房子,再拿去卖,卖了之后又去买地,他就一直这样滚动,其实他真正赚到的利润是不多的,或者换句话讲,他就是给银行打工,给金融资本打工的,所以,这样高负债模式的房地产公司的资本市场估值就不会高,也不应该高。
以前有一个后来喜欢做木匠活的房地产开发商就亲口说过:“在房地产行业,最亏本的就是开发商,不仅赚不到钱还担着骂名,比如,过去北京的房子卖1万元的时候,开发商的成本是8000元,从8000元的成本到1万元的售价,开发商每平米赚2000元,但是,投资者1万元买了房子,最后房价涨到到4万,他每平米就赚了3万,他的利润是开发商的15倍。这充分说明不同的生意它是有很多不同的底层逻辑。
另外,从商业的底层逻辑,你很容易判断一个消息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比如,如果有一天,爆出一条某富二代娶了某网红为妻的消息,你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个消息一定不是真的,甚至有人说,富二代娶网红,那这个人一定不是真的富二代。我觉得这些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即使富二代,他自己想娶网红做妻子,他的家族也不会同意给他娶。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它是有商业的底层逻辑存在的,而且这个社会永远是你看见的运行规律跟他后面运行的底层逻辑同时存在,而且这后面运行的底层逻辑里面有99%的东西,是可以用经济规律或者用财经逻辑来解释的。
现象再令人眼花缭乱,底层逻辑都能让你一眼识破真相,为此我们特意把专栏名字都改成“陆新之谈商业”,就是要巩固财经底层逻辑,要更多地直接跟经济现象发生联系,要更多拥抱现实,拥抱读者。你还知道哪些财经的底层逻辑?评论区见!说得精彩的我们送出新年礼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