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玉祥 科技日报记者 盛利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剧烈呕吐……又一种罕见病欺负熊猫宝宝了。这次是“十二指肠靠幽门段肠管发生梗阻”这个家伙。
“目前,大熊猫发生幽门或者十二指肠梗阻在国内外大熊猫圈养史上至今未见报道,临床实践更无经验可以借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兽医说。
术后恢复中的“毛桃”
记者8日从熊猫基地获悉,所幸在兽医团队的全力治疗下,梗阻于体内的食用竹食团被成功取出,患病大熊猫“毛桃”目前正逐渐恢复健康。虽然有惊无险,但面对史无前例的罕见病,从发现、确诊,再到手术、解除安全警报,整个过程其实一波三折,并没有那么简单。
2月4日,熊猫基地大熊猫“毛桃”(雄性,2016年7月26日出生)突然出现以精神萎靡、倦卧、食欲不振、排粘液便等为特征的“排粘”反应。
在之后的4天里,熊猫基地兽医团队密切关注“毛桃”精神、食欲、大小便情况,补充水分,调节胃肠功能。在连续4天支持治疗后,“毛桃”的精神状况略有好转,开始进食少量的食物,但一直没有大便排出,且小便频次也明显减少。2月8日上午,“毛桃”在食欲废绝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剧烈呕吐,呕吐物为泡沫液体和食物残渣的混合,气味酸臭,还伴有精神极度沉郁的状态。
在发现“毛桃”情况严重后,熊猫基地兽医团队立即对其进行了麻醉后的检查与治疗,发现“毛桃”多项指标异常。
根据现有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已有的实验检查结果, 熊猫基地兽医团队再次对“毛桃”病情进行了紧急会诊,一致认为“毛桃”发病原因极可能为上消化道梗阻。鉴于“毛桃”病情危重,熊猫基地兽医团队再次紧急对“毛桃”进行了一系列更为细致深入的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靠幽门段肠管发生梗阻。
梗阻在“毛桃”体内的食用竹食团
为确保手术成功,熊猫基地兽医团队在充分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的前提下,组织市内所有持绿卡的相关工作人员“逆行复工”!个别因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离的人员,也在线上参与了病例的讨论与会诊,并同时邀请核工业部四一六医院外科专家对“毛桃”的整个手术治疗给予全程指导。
2月10日, 熊猫基地兽医团队联合核工业部四一六医院外科专家顺利完成了对“毛桃”十二指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取出了梗阻于体内的食用竹食团。“手术过程只花了1个多小时,远不及术前的各种检查、各种评估、方案的讨论等等所用的时间。”熊猫基地的兽医感叹道。
兽医团队在给“毛桃”做手术
尽管手术非常成功,但由于“毛桃”上消化道梗阻未解除前因剧烈呕吐和食欲废绝引起的代谢紊乱,特别是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导致“毛桃”在手术后再次发生休克。面对这种突发情况,熊猫基地兽医团队再次进行紧急会诊,经过团队连续36小时无休的治疗,“毛桃”终于解除安全预警并安全苏醒过来了。“我们连续奋战了三十多个小时,直至“毛桃”休克解除并安全苏醒,没有一人休息,哪怕是闭眼小憩一会儿。”一名参与手术的兽医感叹道。
在将“毛桃”抢救回来后,考虑到大熊猫可能抓扯腹部手术伤口,引起伤口感染甚至缝合口裂开导致手术失败,熊猫基地医护团队对“毛桃”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精心护理与跟进治疗。
“手术后的‘毛桃’非常听话,每次想抓手术伤口的时候只要我们一叫它名字,它就会看一下我们,然后把手拿开,不再去抓伤口。”一位看护“毛桃”的饲养员说道,“现在‘毛桃’已经基本恢复健康,食物也从刚开始的竹粉、营养液改为了现在的竹笋。排便情况也十分良好,粪便量每天23kg左右。”看着正在大口吃竹笋的“毛桃”,饲养员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36小时不间断的抢救,“毛桃”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战胜了病情,迎来了“新生”,看着逐渐恢复中的“毛桃”所有人都为此感到高兴。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一只大熊猫的生命,同时也完善了大熊猫疾病救治理论体系,为大熊猫相关救治工作也提供了成功范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