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畲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畲族主要分布在什么省,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畲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 2、界限分明到你中有我:明代赣南地区畲族的汉化与客家人
1、畲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畲族是中国南方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还到贵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畲族早在唐永泰二年(766)就从福建罗源迁居浙江景宁。
2、界限分明到你中有我:明代赣南地区畲族的汉化与客家人
导语: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在我国南方地区同样也分布着很多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在东南地区分布较少,畲族正是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明代赣南地区畲族与客家人共生共存,如今在赣南地区畲族数量稀少,而且居住更加分散,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明代畲族的汉化有关。
畲族
1.明代客家人与畲族的分布状况
赣南在历史上曾是畲族聚居的中心地域之一,畲族主要分布在赣南的龙南、安远、寻乌和会昌等县。而客家人经过历史上的多次南迁,辗转到赣南定居,这就形成了客家人与畲族混居的状况。畲族在历史上备受汉族统治者的歧视和压榨,因此很多人逃往深山老林,客家人繁衍生息日久,所居住地区的土地开垦殆尽,造成了人多地少的局面,因此客家人开始向深山区扩展土地,这样一来,客家人和畲族之间的交往就更加频繁,杂居和相互之间频繁的交往为畲族融入客家人提供了前提条件。
客家人分布地图
2、明代畲族和客家人的反抗斗争
赣南地区由于山高谷深,经济较为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再加上明代地方官员的横征暴敛和贪污腐化,在明初赣南地区的社会矛盾就已经十分尖锐。洪武十九年(1386年),山贼周三官、谢士贞在江西安远县聚众万余人起兵反抗,天顺八年(1464年),同样在江西安远,高安、杨四等人又聚众作乱,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流动作战的张昭、邹梦科等人纠结安远县石口的杨九龙作乱,在这些反抗斗争中,客家人与畲族都参与其中。
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等地
到明代中期,政府的苛捐杂税和严重灾荒造成赣南地区民不聊生的严重局面,朝廷为了获得丰厚的收入,不准赣南地区的百姓购买食用价格低廉、优质的广盐,强迫百姓食用淮盐,这些措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更加激起了畲汉人民的反抗。在这种情况下,正德年间终于爆发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人民起义,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谢志山(又作谢志珊)占据横水、桶岗(在今上犹、安远、龙南、崇义一带),与占据上犹左溪的蓝天凤遥相呼应,构成了赣南人民起义的中心之一。谢志山、蓝天凤自称盘皇子孙,收藏有流传宝印,这说明他们都是畲族,这次起义得到了汉族、瑶族等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赣南的贫困百姓纷纷加入起义军,或者暗中支持起义军,在客家人和畲族共同的斗争中,畲族受到客家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畲族人开始向汉化的方向发展。
明代的矿工
3.儒学教化:畲民融合之路
其实早在宋元时期,朝廷已经在赣州地区推行了一系列文教措施,赣州的儒学教育就处在起步阶段.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大庾畲民蓝庭坚就考中了举人,淳熙十二年(1185年)又考中进士,这说明至少在南宋时期,一部分畲民已经认同并开始接受汉文化,从而主动融入汉族社会。明朝在立国之初,明太祖便提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育以学校为本”的教育理念,洪武二年(1369年)就在全国诏令广建学校,大兴办学之风。在正德年间的大起义被镇压后,王阳明在破心中贼思想的指导下,非常注重在当地推行文教措施。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期间,在赣南各县兴建学校。首先是修复旧有的三座书院,即濂溪书院、道源书院和梅江书院,并且亲自创办阳明书院。
白鹿洞书院
在兴建学校的同时,他又注重指导教学,先后颁布《颁行社学条例》、《教约》、《兴举社学牌》、《训读大意示读刘伯颂》。王阳明在县里兴办县学和社学,对畲族聚居区的社学尤其重视。例如王阳明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建立崇义县治的同时,还设立了崇义县儒学,创立了孔子庙和社学两所。王阳明正是通过社学等一系列学校,对畲民进行儒学教育,帮助他们知诗书,明礼仪,培养新民。此外他还希望借助乡约对当地的青少年进行教化,对他们进行“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教育,从而达到培养知书达理的畲族上层精英的目的,进而缓和社会矛盾,保证赣南地方社会的安定。
王守仁
在王阳明之后,赣州的地方官员继承了他的政策,在赣南地区继续广设学校,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南赣巡抚虞守愚在赣州建立社学以教化新民子弟。嘉靖二十三年,南赣巡抚谈恺令广大群众遵守乡约,并广建学校。由于历代官员的普遍重视教育,畲族地区的学校数量急剧增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就为广大畲民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畲民在接受学校教育后,又开始进一步争取自身的科举权利,此前由于科举名额的限制,畲民和当地的客家人矛盾比较深,客家人在科举考试上一直对畲民具有绝对的优势,经过长期的斗争,畲民也同样取得了科举考试的正当权益。
4.蓑翁说
由于畲民在和客家人长时间共同生活、共同劳作之中,以及一起反抗官府的压迫之中结下了深厚的关系,虽然畲民和客家人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和平共处的时间远远长于相互对立的时间,客家人和畲民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畲族的传说盘觚极有可能是汉人中的盘古的传说
由于客家人在文化上具有先进性,因此主要表现为畲民汉化为客家人,再加上王阳明和后继的地方官大兴文教,在赣南地区大力推行学校教育,这使得国家权力深入到赣南地方社会,畲民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不能再游离于社会之外,儒学在畲民地区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加剧了赣南畲民的汉化进程,畲民逐渐接受了中原的正统儒家观念,开始重视修族谱,构建辉煌的家族历史,将本民族的祖先中原化,在语言方面逐渐接受客家方言,在生产方式上接受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最后畲民大部分融入客家人之中,完成了由畲民向新民的转化,当今如钟、蓝、潘等客家人姓氏都有着畲族的血统。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谢重光:《畲族与客家福佬关系史略》
2.郭秋兰:《宋明时期赣南的教育变迁与畲民汉化》
3.谢重光:《明代湘赣粤闽边的社会动乱与畲民汉化》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
本文关键词:畲族是哪个省份的少数民族,畲族位于哪个地方,畲族主要分布在什么省区,畲族主要分布在江西什么地方,畲族的分布地区。这就是关于《畲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明代赣南地区畲族的汉化与客家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赛仁金融》百科知识网站:http://yzsryq.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