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4月23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稳规模优结构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4.8%的增长,实现“开门稳”。“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必须看到,我国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此次出台的政策分为稳规模、优结构两大方面。
稳规模方面——
努力创造贸易机会。在国内广泛恢复线下展,提高亚太经合组织(APEC)商务旅行卡办理效率,推进国际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等。驻外使领馆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发布有关国别贸易指南具体措施。一季度商务部进行备案或者审批的各类展会达到了186个,帮助企业进行供采对接。
稳定重点产品贸易。帮助汽车企业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保障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稳定外贸企业。研究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二期,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扩大保单融资增信合作,积极满足中小微企业对外贸融资的需求,加快拓展产业链承保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优结构方面——
优化贸易方式。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东北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修订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发展;指导相关商会协会适应绿色环保要求,制定外贸产品绿色低碳标准,指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相关税收政策等。
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发挥好预警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作用,深入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便利出口退税办理,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高质量实施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编发重点行业应用指南。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吴海平介绍,一季度,新增海关备案企业9万家,同比增长59.8%。海关将支持更多企业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稳妥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享受便利。同时,继续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
降成本优服务
外贸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介绍,人民银行采取了很多措施做好金融支持稳外贸工作。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2年,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34个基点,仅为4.17%,这在历史上是比较低的水平。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和民营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达到了24万亿元。
指导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减免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相关外汇交易手续费。去年全年,企业套保比率较上一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达到24%,中小微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环境,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去年全年,货物贸易中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同比增长37%,占比提高到19%,比2021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发挥出口信保作用,帮助经营主体防风险、拓市场、稳订单,取得积极成效,受到了企业和行业的广泛欢迎。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说,一季度,中信保公司短期险累计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数量达14.2万家,增长26.2%。承保金额达60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要继续推动出口信保机构优化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承保方案,加大一对一服务,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承保覆盖面。特别要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提升中小微企业体验感、获得感。
数字赋能升级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方案。李兴乾表示,商务部正着眼于贸易全流程效率提升,研究推进贸易环节、贸易服务、贸易主体的数字化赋能升级,助力企业降低交易成本。
推进贸易供采对接数字化。各地积极发展数字展会、“云展会”,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多措并举便利客商互动交流、贸易成交。
推进贸易服务平台数字化。推动增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强化贸易全链条数字化应用。一些地方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例如重庆正在试行电子提单系统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货运提单流程电子化流转。商务部将引导地方在标准版“单一窗口”基础上,研发并接入地方特色应用板块,力求实施“一站式”应用集成,从而提升企业报关效率,促进降本增效。
推动外贸基础设施数字化。支持地方和大型企业持续加快智慧港口、智慧海外仓建设,推进安全可控的自动化装卸、智能化系统应用,提高口岸作业单据电子化流转水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地市试点开展港口、仓储、货代、船公司、运输企业以及外贸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协同运转,实施全流程智慧化管理。
推进构建贸易数字化国际规则。今年3月,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工作组已进行第一次磋商,同成员方就无纸贸易、国内电子交易框架、物流、电子发票、电子支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支持一些省市开展贸易数字化国际合作。深圳、苏州等地,正在探索电子发票、数字身份等系统跨境兼容对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