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黄志恒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儿科黄哥黄医生”上讲了这样一个意外伤害案例,这几天引起了很多家长关注。
孩子烫伤后
父亲一瓶瓶浇二锅头
6月13日晚上10点多,上海市奉贤区。
“哗啦”一声,盛米线的碗被童童不小心碰翻了,热气腾腾的米线飞溅在童童手上胸前,童童疼的哇哇哭了起来。
童童被热米线烫伤了,总烫伤面积有半个巴掌那个大,又红又肿。
童童爸爸想到福建老家老人常说一个治疗烫伤的土方非常灵,用酒敷可以消肿止痛,防止起泡。于是把家里的一箱红星二锅头搬了出来。
童童妈妈把童童的上衣脱掉,童童爸爸把二锅头酒打开,一瓶瓶的浇在童童的皮肤上。56度的二锅头用了2800ml,52度的用了2500ml。
慢慢地,童童不哭了,凌晨左右,童童开始昏昏沉沉瞌睡了。
早上本会早起的童童怎么喊都喊不醒!童童爸妈突然有一种不祥预感,到医院后初步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立即给以纳洛酮解酒等对症治疗。
病情危重。
童童被转院到上海三级甲等儿童医院。
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童童昏迷不醒,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很快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
经过检查,童童被医生诊断为“1.急性酒精中毒;2.急性脑水肿;3.两度烫伤;4.代谢性酸中毒”。
最让人揪心的是,童童昏迷不醒,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只有6分(正常人15分),情况比较差。医护人员给童童输注甘露醇、白蛋白脱水降颅压等措施。
童童急查的血液酒精浓度检测高达3.79mg/ml(正常人0.2-0.8mg/ml)。
为了把童童体内大量的酒精排出了,ICU医生和童童爸妈商量后使用了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装置(CVVHDF),很快清醒了。
经过医护人员不懈努力,童童终于睁开了眼睛,会喊妈妈了!
今天一早,记者联系到了黄志恒医生。
“我是正儿八经的科普,不是吓唬。”黄志恒坦言,万幸的是,孩子正在恢复,目前已经出院了。孩子的烫伤并不严重已经处理了。家长用二锅头来处理烫伤的方式导致了孩子急性酒精中毒,不可取。
这种哭笑不得事情还挺多的,非常希望孩子烫伤后这样的土方荒唐剧不要再上演了。
这些错误处理的荒唐方式
每天在上演
记者了解到,夏天是小儿烫伤高发期。
瑞金医院烧伤科每天都人满为患。
瑞金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勤告诉记者,瑞金医院烧伤已经没有特别的高峰期,因为天天都是高峰日,每天门诊量250-300个左右,其中小儿烫伤在100-150人次。
几乎每天都有各种烫伤后的荒唐处理方法。
瑞金医院烧伤科专家特别提到了“民间三宝”,即老鼠油、牙膏和酱油,很多老人觉得烫伤抹这三样就好。事实上,这种民间偏方是错误的。
烧烫伤后不能要在创面随意涂抹药物,如红汞、龙胆紫,以免妨碍对创面的观察和深度的判断,且红药水含有汞,大面积使用可能引起汞中毒。
也不要涂抹不易清除物质,如黄酱、酱油、香油、牙膏、香灰等,这些物质对创面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反而会妨碍清创并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
烫伤以后第一时间
冷水冲20-30分钟
如果你觉得上医院,那也是错误的。
张勤反复强调,
冷水冲!冷水冲!至少冲20-30分钟。
在家第一时间运用正确的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疤痕增生的概率。
瑞金医院烧伤科专家指出,日常烫伤急救处理要牢记“冲、脱、泡、盖、送”的原则。
就是烧烫伤后的即时用冷水“冲”淋降温;
“脱”去浸满热液的衣物;
“泡”指的就是冷疗: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淋或浸入清洁冷水中,温度以5-20℃为宜。持续时间以冷源去除后不痛或稍痛为准,一般在半小时至1小时;
然后用干净敷料、毛巾、床单等“覆盖”创面;
最后妥善的“转送”医院。
有些患者由于创面不大,不愿意去医院,自己购买药膏治疗烫伤。
如何正确使用呢?
有些人会用一些抗感染的油膏,如金霉素眼膏等,烫伤现场急救处理时不推荐使用油膏,因为会阻碍热量的散发,反而不利于减轻疼痛。严禁将口服和静脉应用的抗生素直接外用于烧伤创面上。这些抗生素局部应用后很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烧伤外用药物有很多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专科医生处进行评估,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能图省事,自行购药换药。更不要听信某些偏方说使用后愈合快、完全不留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来源:新闻晨报、周到上海APP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