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郝莹
近日,宁夏灵武市林场主孙国友“跪地求水”事件持续发酵。孙国友承包半荒漠地区荒沙地治沙植树20年,当地媒体曾报道其花费自己半生积蓄,扎根毛乌素沙地,执着种树治沙的事迹。
2014年,央视新闻曾报道孙国友林场水源遭双马煤矿破坏一事。孙国友表示,2011年,他与双马煤矿公司签订供水协议以来,十余年间,煤矿一直没有实现供水。直到去年,煤矿公司承诺在今年3月27日供水。但3月27日上午,他突然被告知无法供水。
据潮新闻报道,目前,孙国友同当地政府、煤矿协商供水的结果仍不理想。孙国友表示:“煤矿方面称解决问题的难度大,给的理由是处理废水能力有限。”对此,其妻子武金明表示,“他们就是在‘踢皮球’,不愿意花钱。”
据媒体报道,孙国友林场中种植了沙柳、梭梭树、国槐、丝棉木等树种。随后有网友质疑,“沙漠里不应该种需要灌溉的乔木”“靠灌溉植树不是真正的治沙”等。
孙国友林场的苗木
3月30日,针对以上问题,封面新闻记者对话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赵晓彬,其工作单位长期从事荒漠化防治科学研究及其推广工作。
封面新闻:请您介绍一下毛乌素沙漠的大概情况,当地主要治沙手段还是植树造林吗?
赵晓彬:准确地讲,是毛乌素沙地,不是沙漠。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是华北地区沙尘来源区域之一。
沙地气候极端恶劣,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灵武毛乌素沙地年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深,相对来说情况更恶劣。
植树造林是防沙治沙最主要的手段,相比工程治沙、化学治沙等,植树造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封面新闻:荒沙地里可以栽植国槐、丝棉木等乔木吗?对防风固沙有没有作用?
赵晓彬:在沙地腹地,乔木一般是难以成活的。一般在沙地边缘,靠近乡村、城区,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栽植一些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的乔木,比如杨树、柳树、榆树等。
在有一定植被的固定半固定沙地上,为了提高林分质量,可以栽植一些乔木,比如榆林毛乌素沙地就引种栽植了樟子松,防风固沙效益明显提高。但是灵武沙地处于半荒漠区,自然条件比榆林更恶劣,自然条件下在沙地腹地栽植乔木很难成活。
国槐、丝棉木这类乔木需要在苗圃地里精心育苗培育,要在沙地栽植,是不适宜的。苗圃地培育的国槐、丝棉木等大部分会售卖出去,做城市绿化、道路绿化等。
封面新闻:那在荒沙地栽植乔木会对原本的植被造成破坏吗?
赵晓彬:栽植乔木不会破坏生态,只是在半荒漠区的灵武沙地栽植乔木难以成活甚至死亡,不存在和灌木、草本植物抢水的问题。
封面新闻:更适合的树种是什么?
赵晓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种类少,这是自然规律。柠条在灵武沙地就是有效治理沙地的一个植物种,现存面积也比较大,是当地比较适合的一个植物种。
封面新闻:所以治沙其实不需要大量、稳定的水源?
赵晓彬:有了大量、稳定的水源,防沙治沙效果肯定会更好。但是治沙植物主要就是依靠降水和土壤水分自然补给以及自身顽强的生命力成活,不可能依靠长期的大面积的人工灌溉。
有条件的地方,乔灌草混交是比较好的治沙方法,乔木栽植的时候需要浇水,之后一两年间再浇一两次,以后就靠天吃饭了,如果不能成活,说明那个地区不适合栽植这种植物。
封面新闻:宁夏的孙国友先生20年间承包万亩荒沙地植树造林,他种植沙柳、国槐等多种树木,生态效益应该如何评估呢?
赵晓彬:没有实地考察是不能评价的,一两万亩的林场不小,对周边小气候的改善肯定有作用,不过对于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影响比较有限。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效仿其治沙造林,周围的人如果能被带动,大家都植树,对于治沙是很有帮助的。
孙国友在林场搬运苗木
封面新闻:煤矿开采导致地下水沉降,对水源的破坏对植物来说是否极其严重?
赵晓彬:地下水位和当地工矿企业、农业用水、人口数量等都有关系,是一个多因素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工矿企业大量用水地下水位就有可能会下降。
煤矿开采用水量大,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并且煤矿排出的水都是工业污水,含有有害物质,对植物是有害的,严重的时候导致植物死亡,需要选择好的处理工艺与技术,处理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水循环利用也是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大柳塔地区的煤矿企业污水处理做得很好,达标的水可以用于浇灌植物,这一点上,煤矿企业都应该学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