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内媒体《中时新闻网》3月2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俄罗斯渐成中国经济附庸,中国联欧制美远胜联俄抗西方》。文章在开头提到,由于西方制裁,俄罗斯在经济领域正在愈发困难,开始努力将贸易对象从西方转向东方;俄罗斯的大量日用工业品更是仰赖中国提供,如此下去,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经济附庸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接下来,文章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2022年中俄贸易额1900亿美元,大幅增长29.3%,高于普京预料的25%;俄罗斯95%的手机市场份额被中国企业占领;俄罗斯全国汽车销量下跌超过三分之二,只有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上逆市上扬,占有率已经超过37%,超越日韩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汽车进口国;俄罗斯允许中吉乌铁路开工建设等等。
随后文章提出了一个观点:虽然中俄经济关系密切,但对中国来说,支持普京的代价极大,因为这意味着中国无法走联欧制美的道路。文章认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必败无疑,中国应当尽早、及时地跳船,放弃联俄抗西方的策略,转而寻求联欧制美,并且认为中国不会在俄罗斯倒下后成为第二个俄罗斯,受到美西方的围剿。
文章又列举出了一系列逻辑思辨,来证明这个观点。首先是中俄贸易,文章认为这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情况,在战争结束后必然会回归市场规律,即俄罗斯会努力摆脱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让西方重新回到俄罗斯,从而证明即使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经济附庸,中国也并没有获得多少实质性的收益。
其次是对中国联俄制美策略的分析,认为中国一直在努力拉拢欧洲国家,主要是在经济领域采取行动,想要从经济出发,影响中欧之间的政治关系。此前中欧双边就曾签订过一份《中欧投资协定》,但由于疫情、俄乌冲突等突发因素而搁置,难以落实协定。
此外,欧洲超过半数的国家直接参与到了俄乌冲突中来,因此欧洲对于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是十分关注的,并且曾多次施压,要求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配合西方施压俄罗斯、逼迫俄罗斯撤军。由于不久前王毅委员访问欧洲时,不断强调中国想要同欧洲全面重启交流,因此文章认定中国仍有联欧制美的意愿,这个意愿中唯一的绊脚石就是俄罗斯,中国应当一脚踢开这块绊脚石才是。
新闻报道中有一种技巧,叫做“媒体现实构造”,这种技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隐去部分事实,或者对事实进行加工剪辑、断章取义,从而虚构出一个与真相完全相反的“媒体现实”。新闻报道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叫做信息茧房,这种现象概括来说,就是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所希望相信的,会拿着结果去找论据,从而得出一个能够满足自己的报道,至于报道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可信,并不在考量之中。
台媒的这篇文章,正是这种技巧的体现。台湾岛上绝大部分参与到政治生活中的人都是“台独”分子,这些人都希望通过分裂国家,来实现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最大化,因此极度恐惧必然到来的统一。任何能够帮助他们对抗统一的人事物,都将被视为“正义”,视为助力,加以鼓吹和支持。
以俄乌冲突为例,俄乌冲突中,美国旗帜鲜明地站队基辅买办政府,因此受到美国支持的台独势力也会旗帜鲜明地站队乌克兰。在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立场所在之后,这群人需要想办法帮助美西方打败俄罗斯,而他们所能够选择的发力点之一,便是对大陆方面进行舆论宣传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大陆的政策,让大陆方面放弃支持俄罗斯,最好是能够加入西方的阵营里,一同围剿俄罗斯。
在确定这个目标后,台媒才会厚颜无耻地说出“俄罗斯倒下后,中国不会成为第二个俄罗斯”这种只能骗骗三岁小孩的话。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长期的西式舆论宣传洗礼下,岛内的政客真的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前提是完全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否则他们立刻就会化身理性人,对所有的谎言进行极度明晰的分辨。
而若是只损害他者的利益,特别是只损害大陆,这个未来台湾、台湾人必然回归的地方的利益,“台独”势力们更是会陷入一种一厢情愿的状态,一厢情愿地认为大陆会相信“联欧制美”这番鬼话——如果现实和理论出现了冲突,那一定是现实错了而不是理论错了,现实必须纠正以符合理论,就是如此荒谬。
中国是否有联欧制美的战略构想呢?这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曾多次提到,中国方面在同欧洲交往时,屡次提及战略自主,希望欧洲国家不要与美国进行过深的绑定,从而导致本国利益被美国牺牲,以满足美国的利益。中国期待的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但现实是欧洲还做着世界中心的美梦,想要一个欧洲单极的世界,并且不惜为此将这个美梦寄托到美国霸权下面——美国是单极,就等于和美国同属西方的欧洲也是单极了。
但现实是,欧洲这一代的政客堪称无能,始终在冷战和后冷战秩序中打转,最终既没有能够阻止俄乌冲突的爆发,也没有能够阻止美国借俄乌冲突的机会收割欧洲,可谓是人财两空:人才在流失,产业在流失,财富在流失,留下来的只有满地鸡毛,只有一个对欧洲的敌意和怨恨升至顶点的俄罗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