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3、4月份相关经济指标出台,部分指标转弱,一些网民包括个别经济学家提出担忧,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遇到困难,主要原因是防疫行动导致,呼吁刺激国内消费,直接给老百姓发放现金,比如每人发放1000元,甚至还有激进的经济学家认为1000元太少,恨不得给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放1万元现金!
直接给全民发现金这事,近两年美国就操作过好几次。结果现在美利坚通货膨胀率达到40年来最高,不得不提高利率,而提高利率的后果又是减少投资,减缓消费,对经济也不利。所以,直接发现金,未必是有效的解决办法,首先应该弄清楚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遇上的困难不是疫情防控导致,尽管防疫对经济影响较大,而是多年快速发展之后,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提高之后,社会生产满足不上的矛盾。同时,还有产业不平衡、行业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等几个外在表现。
从长期来看,解决中国经济问题需要强化内资企业的供给,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档次和附加值,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需要。短期来看,发展“竞技经济”,可以快速增加人民收入,促进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1、 当前中国经济的压力并非疫情导致
对于疫情防控,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政策,表面上看有些企业因城市封控而暂停生产,对产出有一些影响,但过去两年总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唯一一个增长率超过10%的超级经济体。
美国防疫和中国不同,起初他们也阶段性采取过封闭措施,由于政客阻挠,人民不配合,不得不很快放开。可是放开后感染人数猛增,病亡数字高企,政府只好又封闭。就这样,封了解,解了封,反复几次,最后搞到无法收拾。在无法继续封控,病亡100万生命之后,美国采取了“躺平”措施,干脆与病毒共存。
虽然美国放弃封控,但是病毒并不仁慈,除了造成大量死亡之外,还感染了规模庞大的劳动者,不仅导致医疗资源吃紧,还引发大量劳动力病假缺勤,尤其供应链行业的从业人员,使得劳动力和供应链成本快速增长。同时美国政府主导的乌克兰冲突推高了全球燃料的成本以及供应链的紧张,再叠加疫情以来美国政府滥发钞票造成的通货膨胀,多种因素导致消费者信心不足。上周三美国几只消费龙头股带头狂跌,充分显示了投资者的担忧。一旦作为美国经济推手的消费呈现疲态,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概率大增。
2、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在于供给和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过去的数十年间,国家为了尽快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聚焦工农业和制造业快速发展,现今我国经济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多项工业制造业能力排名世界第一,甚至很多制造方面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7.3%、39.4%和53.3%。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1.2个百分点。
制造业虽然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物质的需求,但是制造业的发展并不能保证我国劳动力充分就业,也不能保证提供足够的高薪岗位。同时,解决了基础物资需求的中国人,开始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和文化消费,比如运动、休闲等。而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的不足,无法满足这些新的需求。
在国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几个不平衡的外在表现。一是产业不平衡,有些产业受国家鼓励,投资大、岗位多、薪酬水平高,比如新能源汽车,而传统燃油汽车国家并不鼓励,虽然是汽车厂的“现金奶牛”,但是薪酬水平就稍逊一筹,还有些产业属于过剩产能,需要压缩消减,更是不可能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待遇。二是行业不平衡,有些行业比如金融、证券,薪酬水平高,而企业财务人员薪酬水平较低;直播带货的主播收入高,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收入低。三是区域不平衡,沿海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和中西部三线城市的收入水平,几乎相差1、2倍,此外还有城乡差别,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达到2倍多。
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看出问题,所以在消灭“绝对贫困”之后,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新目标,并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来促进发展。
从长期来看,解决中国经济问题需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要根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档次和附加值,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需要。过去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吸引外资,中国让出了很大的市场,很多外资品牌利润大大高于内资企业。可是,外企雇佣的中国员工并没有分享外资企业的收益。如果今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意味着我们需要加大对内资企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多去经济落后的地区投资发展,并为员工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待遇,逐步拉平区域和行业等的不平衡,促进消费和经济的发展。
3、竞技经济:快速增加人民收入、促进消费的具体措施
中国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促进消费。而消费要增加,需要老百姓有钱花。
直接给老百姓发钱,或者发放消费券,这种方法效果有限。老百姓收到钱,他不会都花掉,会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没有花出去的钱多了,存到银行,会造成货币过多,有通货膨胀的风险。老百姓收到券,有些不见得会用,比如汽车消费券;有些必需品的消费券,他这次买东西用了,下次不买东西就可以省下现金,仍然不能推动整体消费的持续增长。
发展经济,就像在果园里浇水,不能不分析具体情况,就把果园漫灌一番。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浇水,既保证每棵树都有充足的水分,果园里又不会有多余的水到处泛滥。
因此,解决老百姓缺钱的方法,就是长期增加他们的收入,尤其是处于较低收入水平的人民。如果收入能大幅增加,显然他们就会有新的消费需求,如装修房屋、更换家用电器等等,没有消费券他们也会去买。
但是,增加收入,不能直接提高社会最低工资水平,强制企业多发钱。因为中国的企业很多都属于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利润低,承受不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
本文建议打造“竞技经济”,简要模式见附图(流程图发不出)。竞技经济不仅包括体育运动,比如足球、滑雪,等,还可以包括各种文化、表演艺术,比如龙舟赛艇、演奏、广场舞、知识竞赛等,组织各种业余性质的年度赛季型的竞赛,吸引内资企业赞助获得收入,将赞助收入分配给参加竞赛的各个非营利性社团,而参与这些社团的人员可以获得工资以外的收入,增加消费力。
赞助赛事的内资企业可以打造品牌,扩大产品的影响,增加销售,形成一定的市场垄断力,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可以继续投入产品研发,提升技术壁垒,发展壮大。
由于赛事的存在,当地可以产生大量相关的高薪岗位,比如赛事组织、物料制作、设计、法务、医疗保障、媒体传播、数据分析等,提高当地对人才的吸引力。
而赛事的传播,一方面可以协助赞助企业打造品牌,同时也可以宣传当地的特色,促进旅游观光收入,并吸引投资。
综合起来,就可以实现短期内快速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消费的目标。
长期来看,中国必须控制外资企业享受的优厚“政策待遇”,支持能提供高薪酬岗位的内资企业的发展,比如赛事组织、公关传播、医疗保健、数据分析等。因为外资企业的盈利,都会转回外国,而不会让中国人分享。支持内资企业的发展,不仅能替代外国产品和服务,避免卡脖子,还能促进内需消费,填平区域差距,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