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风尘,看护在哀牢山间(新时代·面孔)#
查不合法猎捕、护留鸟安全,云南省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
奔走风尘,看护在哀牢山间(新时代·面孔)
本报记者杨文明
时入二月,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南华片区内,17100公顷的大中山生气勃勃。跟着最终一批留鸟北上,南华县公安局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民警再次整理行囊,消失在苍茫林海,预备又一次“迁徙”。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是一个“季节性”派出所。每年9月,跟着留鸟过境大中山山脉,民警入驻,次年2月撤离。打击、防备不合法猎捕,他们坚持了40年。
大中山山脉是重要的留鸟迁徙通道之一,有鸟类430种,占云南鸟类记载总种数的47.62%。坐落大中山山脉中心区域的“打雀山”是很多留鸟的停歇地址,不合法猎捕曾一度盛行。家住马街镇中山村的陶发清回想:“从前每年留鸟通过‘打雀山’时,村里的人都会去打鸟,‘打雀山’之名由此而来。”后来鸟叫声简直都听不见了,被破坏的生态继续危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长时刻“靠山吃山”的乡民们望着逐渐幽静下去的山林,萌发出生态维护观念。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便是为了维护留鸟而建。自1984年起,人员不定、道路不定、时刻不定,民警开端进山护鸟。不通物资、不通水、不通电话,派出所建立的时候,民警只能住在帐子里,“晒到脱皮冻到龟裂”“盖着发霉的被子睡半月”。直到2010年前后,派出所才在山脚下盖起一座小房子。可即便如此,守山仍然不易,打击不合法猎捕相同风险重重。巡山数月,他们简直都处于与外界失联状况。
林区地形峻峭,盗猎者藏身其间。“夜里咱们追击盗猎者是不能作声响,更不能打手电的。有一次,夜晚看到远处有火堆,我跑过去的时候没踩稳就摔下去了。前面的队友都没留意到我,怕影响抓捕,我也不敢作声。等天亮时才发现,我再往前一点便是山崖。”民警杨正强回想起其时的抓捕阅历,还心有余悸。
跟着林区生态逐渐变好,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驻守点也在产生改变。驻守点从开始的林区中心地段,渐渐向外围撤离,逐渐退出大中山山脉。他们正在把这片林海完完整整地还给大山。
多年来,南华县公安局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南华管理局通力合作,在维护区内设立了植物监测样地等,对维护区环境和过往留鸟实施全程监测并录入信息系统,完成信息同享。一起,在维护区周边,架起有红外感应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在多渠道看护下,现在整个大中山片区不只鸟类回来了,林林总总的珍稀动植物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界中。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也成为动物们的“暂时过夜点”。一次,民警从林区撤回时,意外救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猴,便暂时将它带回派出所安顿。后来,集镇上的乡民们连续送来了受伤的猫头鹰、闯入家中的翠鸟等。那段时刻,派出所里到处是此伏彼起的鸟叫声和猴叫声,好不热烈。
每年从林区撤出后,红土坡森林派出所会将更多工作任务放在日常普法教育中。每到“爱鸟周”,全县的中小学校会展开以留鸟等野生动物维护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民警与孩子们互动沟通。南华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副大队长周丕银说:“咱们最骄傲的不是抓了多少捕猎者,而是当地大众的动物维护意识越来越强。每到‘爱鸟周’,小朋友们都在等着咱们。”
2019年后,林区不合法猎捕的案子完成了“零发案”,“打雀山”变成了“护鸟山”。乡民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改变,不少乡民将自家的院子改成了农家乐,每年招引大批鸟类拍摄爱好者入住。部分乡民组成了“护林队”,通过培训,他们也和红土坡森林派出所的民警相同参加专业巡护队,陶发清便是其间一员。经常在林间巡护,陶发清乐此不疲,“四处都是悠扬的鸟鸣,就像大自然悦耳的歌声。”
红土坡森林派出所也在“迁徙”中传承,80后、90后、00后成员们新老顶替着。每次进山,风险不行预知,老民警在动身前会逐个查看年青队员们的背包,提示大家:“水壶里的水不能全部喝完,一旦产生风险,剩余的水要留给膂力足够、能回来求助的年青人。”
版式规划:蔡华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