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消息报》、俄卫星通讯社等多个外媒报道,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言人15日称,载有72人坠毁的客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1月15日,一架ATR 72涡轮螺旋桨客机在博卡拉新旧机场之间坠毁,这架飞机属于当地航空公司雪人航空(Yeti Airlines),当时从加德满都飞往博卡拉。
30年来最严重尼泊尔空难:印媒强烈暗示性报道
据CNN报道,在坠机遇难的72名乘客中,53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均为尼泊尔公民,飞机上还有 15 名外国人:5 名印度公民,4 名俄罗斯俄罗斯公民,2 名韩国公民。其余的是澳大利亚、阿根廷、法国和爱尔兰公民,据中国外交部确认,机上没有中国公民。
这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尼泊尔空难!除了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外,还有一个消息令人心碎,据雪人航空公司发言人Sudarshan Bartaula说,飞机坠毁的遇难者中还包括3名儿童与3名婴儿,人生尚未开始就被空难带走了生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雪人航空的官方声明
从起飞到坠毁:只有18分钟
据SimpleFlying网站给出的信息,尼泊尔这架ATR 72执飞的是Kathmandu(加德满都)与旅游城市Gorkha(博卡拉)之间的航线,1月15日10点50分,左右,ATR 72螺旋桨客机从尼泊尔机场起飞,大约在18分钟后就接近了博卡拉机场。
但在距离机场仅一公里多的塞提河峡谷附近时,该机似乎突然遭遇失速,摇摇晃晃坠入了地面,现场惨不忍睹,半截飞机悬挂在半山腰上,还有半截飞机已经坠入河谷,到处散落着碎片。飞机坠毁后,现场燃起熊熊大火,军方的搜救直升机以及大量尼泊尔现役军人被派往现场搜救。
调查结果还未出:印媒急不可耐强烈暗示
到现在为止,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除了发布事故过程以及人员伤亡等信息外并没有公布相关数据,但印媒似乎已经急不可耐,1月15日,印度媒体《India Today:今日印度》连发两篇报道称博拉卡国际机场是一个中国建设的机场,刚刚于2023年1月1日启用,半个月之后就发生了事故,以下为报道部分原文翻译:
博卡拉地区国际机场于2023年1月1日由尼泊尔总理卡迈勒·达哈尔·普拉昌达主持揭幕,今天有一架客机坠毁,该机场是在中国的帮助下建造的,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BRI) 合作的一部分,于 2023年1月1日落成,落成当天还进行了该飞机的演示。
据新闻社PTI报道,尼泊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合作的旗舰项目PRIA是在中国贷款援助下建设的。尼政府于2016年3月和中国签署了2.1596亿美元的软贷款协议,用于建设湖城新机场。
“机场反映了中国工程的质量”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欣表示,该机场按照中国标准设计建造,体现了中国工程的高品质,也象征着尼泊尔的国家荣誉。
整篇关于尼泊尔坠机事故的报道,除了开头几句是关于事故的描述以外,80%说的都是中国援建的机场,并且在事故后紧接着就是一句“机场反映了中国工程的质量”,似乎正用事故来嘲笑中国建设的机场质量不行。
“今日印度”在另一篇关于事故的报道也有类似的春秋笔法,报道了事故死亡人数以及大致的事故过程后突然话锋一转就表示该机场为中国建设,尽管报道并没有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但似乎暗示中国建设的机场与该事故存在关系。
多个外媒的报道都表明,尼泊尔雪人航空的ATR 72螺旋桨客机是在距离博卡拉机场约1千米处坠入塞提河峡谷,连机场都没到,当时机场净空条件非常好,视线极佳,尽管还未出调查报告,但大家都知道这与机场有关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尼泊尔是印度“传统的势力范围”,印度吞并了锡金之后一直想染指尼泊尔内政,而且印度在尼泊尔的渗透极深,尼泊尔国内对此极为反感,近些年来中国和尼泊尔频频在经济领域合作,这刺激到了印度敏感的神经,印媒似有所指的报道表达了印度国内态度的倾向,当然我们对此完全不必在意,中尼合作才刚刚开始,以后有的是印度不爽与不舒服的地方。
尼泊尔10年19起空难,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ATR 72-500螺旋桨飞机的失事无疑是一个悲剧,但从目前获知的信息来看,似乎又有所蛛丝马迹可循,比如在SimpleFlying网站报道,执飞Kathmandu(加德满都)与旅游城市Gorkha(博卡拉)之间航线的这架ATR 72-500执飞航班注册号为9N-ANC,序列号为754,2019年4月移交给Yeti Airlines(雪人航空)。
你不要以为这是架才3年使用记录的准新机,这是一架已经过三手的的四手机,此前分别由Nok Air、Investec 和 Kingfisher Airlines持有,机龄已经有15年之久,虽然说老飞机并不一定就是事故的原因,但机型老旧显然会被怀疑是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
ATR 72-500螺旋桨飞机
这是空客与意大利飞机制造公司合资开发的双发涡桨民航机,是ATR 42的加长版。1980年代初,法国与意大利达成商业合作共识,共同研发新一代支线客机,第一个合作成果为ATR 42。
ATR-72和42的比较
ATR 72是ATR 42的改良型号,在1980年代中期启动开发计划,机身加长4.5米,扩大翼展,改用更大马力的引擎,增加约10%的燃料,载客数提升至72人,巡航速度511千米/小时,最远航程可达2414千米:
- 长度:27.17米
- 翼展:27.05米
- 高度:7.65米
- 载客量:68~74人
- 空机重量:12,950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22,500公斤
- 起飞所需最短跑道长度:1,450米
- 降落所需最短跑道长度:1,067米
从参数来看,这是一架典型的短程支线客机,由于其设计合理,载客量适中,螺旋桨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又非常经济,因此在全球销售了1000架,这也算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螺旋桨客机,虽然比较老旧,但相信如果维护得当,15年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事故可能的原因分析
据目前公布的疑似坠机的视频来看,这架ATR 72-500螺旋桨飞机似乎遭遇了失速,因为从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出机头上抬,迎角增大,机身侧倾,这是失速的典型特征,只有失速才会造成这种奇特的现象:
为何会出现如此奇特的失速方式?
失速的典型定义是飞机速度不够,导致机翼升力不足,空气动力无法支撑起庞大而又沉重的机身,导致飞机从空中坠落,但从现实条件来看,导致失速的不只是速度不足,还有多种情况:
- 1、飞机动力不足,造成没有足够速度让机翼产生升力;
- 2、迎角不足,飞机的升力大部分都是迎角产生的,迎角不足会导致升力不足;
- 3、迎角过大,飞机起飞时速度不足的情况下迎角过大无法及时爬升也会造成失速;
- 4、遭遇低空风切变,飞机高度突然下降或者相对速度突然下降;
从视频来看,迎角问题应该可以排除,动力不足可能有关系,但在临近机场的一架飞机,即使失去动力也能滑翔降落,而航空公司并没有报告失去动力这种情况,因此这个可能性也基本可以排除。
剩下遭遇风切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坠毁地位于塞提河峡谷,博卡拉国际机场的跑道为西北东南向,下降航线是一条从东南方向进入,然后朝向西北方向降落滑行的一条跑道。
在距离机场1千米不到的位置是就是一条与机场跑道存在一定角度的大致南北向的塞提河峡谷,尼泊尔多山多峡谷,在机场的北侧则是连绵的群山,博卡拉从14日到15日,气温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北部山区的冷空气南下有些影响。
这些南下的气流会翻越山脉进入低地,会产生下降气流,也可能带动周围的空气形成晴空湍流,当飞行器遭遇这些下降气流时会造成升力突然降低形成升力不足失速,即使飞行器速度足够也会因此坠毁。
如果遭遇晴空湍流,那么飞机可能会遭遇极端颠簸而解体,比如英国海外航空BOAC 911航班空难就遭遇了翻越富士山的冷空气形成的晴空湍流,造成飞机解体坠毁,124人遇难的惨烈事故。
如果遭遇顺风气流也非常可怕,因为飞机的迎角与机翼升力都是逆风气流产生,如果顺风的话也会导致飞机升力严重不足而失速,特别是在起飞和下降航路上,遭遇这种状况简直就是九死一生,因此在尼泊尔这种多山的区域,发生航空事故的概率非常大。
尼泊尔20年19起空难,除了航空公司管理上的问题以及飞机缺乏维护等问题外,大部分都是地形条件造成的突发气象状况导致的飞行事故:
- 2022年5月:一架载有 22 人的双引擎飞机从博卡拉飞往尼泊尔Jomsom,但在起飞后不久就失去联系,三天后该机被找到时已经坠毁在博卡拉山区,据调查,山区多变的突发天气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 2019年2月:一架空中王朝直升机在多云天气中返回加德满都时坠毁在山上。尼泊尔旅游部长拉宾德拉·阿迪卡里 (Rabindra Adhikari) 是在事故中遇难的七名乘客之一,调查认为油箱使用顺序导致飞机不平衡可能是坠机原因。
- 2012年5月:一架载有21人的Dornier飞机在降落在高海拔机场时坠毁在尼泊尔北部的山顶上,造成15人遇难,能见度差以及高度判断失误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 2011年9月:一架由 Buddha Air 运营的 Beechcraft 1900D载着游客环游珠穆朗玛峰,与一座小山相撞。机上19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10名印度人。事故的原因是山区突发的恶劣天气条件。
- ......
多山的条件是尼泊尔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有加强管理并提高飞行员技术水平,另外在突发气象预警方面增加投入,再有就是更换最新机型,避免很多客机连气象雷达都没有,只能依靠地面支持,完全无法提供及时的气象预警,最终导致惨烈事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