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手艺定制” 五常大米不走寻常路,或许许多小伙伴还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五常,满目苍翠,和风拂过,无边无际的稻田漾起阵阵涟漪,闻名农业品牌“五常大米”正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扎根成长,开放蓬勃生机。
“精耕细作”奔小康
当地农人在稻田中人工除草(受访者供图)
大雨初歇,碧空万里,走在五常市民乐乡“黑土农庄”合作社的稻田边,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青蛙在水稻中任意的跳动络绎,瓢虫时不时的落下,吸着稻田的香气,歇一歇脚。
说起自家合作社这4500亩的有机水稻,靳福国较为骄傲。与大规模机械化栽培不同,靳福国挑选了纯人工栽培。从浸种到插秧,再到上肥、除草、收割,水稻栽培的全过程都由人工来完结,就连肥料用的都是无污染的豆饼,再加上稻种选用的是我国优质稻种——稻花香2号,亩产虽少,但结合五常共同的土壤、气候环境,收成的大米口感绝佳。靳福国种水稻犹如“纯手艺定制餐具”。
据靳福国介绍,与机械化栽培比较,每亩地的栽培本钱多出了1500元左右。坚持高本钱栽培,收益也是看的见的,购买他家大米的客户首要来自于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水稻还没收割就现已预订出了1/3,剩余的大米也是求过于供,往往是水稻刚一老练就被抢购一空,出售价格一向很安稳,受市场行情动摇不大。
靳福国说,由于全链条人工栽培,每年需要很多的人力投入,而这些人都来自于合作社周边的镇上或许村子里。每年每公顷水稻栽培直接带动作业人次在80人左右,每人次每天的薪酬在150-200元不等。再加上参加合作社土地流通的收入,一年下来,在合作社工作的农人轻轻松松能赚到上万元,能力强、干活娴熟的农人乃至能有几万元的收入。
有机稻的“现代化”
乔府大院构思稻田画“中国饭碗”(受访者供图)
从“乔府大院”公司的二层观景台往下看,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中“手中有粮”“中国饭碗”“五常大米”几个大字分外亮眼。
作为五常市仅有一家“农业工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乔府大院一方面享用着“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带来的高收益,另一方面也在活跃的探究如何守好“五常大米”这个品牌,如何承当更多的社会职责。
与靳福国的小面积栽培有所不同,在坚持有机、绿色农业的基础上,乔府大院进行了现代化农业的探究。智能主动灌溉体系、水肥一体化、水质、土壤、空气监测体系、病虫害营养体系、电子灭虫设备、智能无人机和稻谷智能加工仓储设备等现代化配备一应俱全。经过稻田物联网监控办理渠道,真实完成了水稻生产办理的标准化、精准化、数字化和透明化。
据乔府大院工作人员程丽娟介绍,本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乔府大院驰援武汉上百万元粮食物资,捐赠给五常市上百万元医疗物资,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企业的职责与担任。
护品牌,政府搭台
“五常大米甲全国,全国大米假五常”,这句顺口溜说出了五常品牌农业建造过程中的无法。大米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五常大米”是中国优质大米的代表之一。怎样避免以次充好?怎样守好“五常大米”这个品牌?是五常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依托“互联网+农业”的开展形式,五常市政府立异性的引入了“福码”溯源体系,经过大数据完成了五常大米的深度溯源,确保顾客能购买到真实的五常大米。
政府想方设法的用科技手法端好“五常大米”这碗饭;企业在享用“五常大米”品牌溢价的一起,也投入很多的本钱在工业开展上做演示、做探究;农人在政府帮扶、企业带动下,收入安稳了、口袋更鼓了。
再过一个月,秋风拂过郊野,五常定会再次续写一曲丰盈的乐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