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2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宣布题为《“土叙地震”的破坏力气为何如此剧烈》的报导。
2023年2月6日当地时刻清晨4:17,土耳其东南部产生7.7级地震;大约9个小时之后,当地时刻下午1:24,再次产生7.6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造成了严峻人员伤亡。据土耳其和叙利亚政府及救援组织消息,到2月10日,土耳其南部挨近叙利亚边境区域的强震已致土叙两国超越2.2万人不幸遇难,全世界震动怜惜。
“土叙地震”的破坏力气为何如此剧烈?人类面临出人意料的地震为何难以猜测?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地震学会结构物理专委会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杨宏峰。
地震产生在一条大型走滑开裂带上
杨宏峰长时刻从事地震震源物理、爬升带动力学、开裂带和诱发地震等研讨,已在世界期刊上宣布相关论文80余篇。他介绍说,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接壤,所在的地质单元被称为安纳托利亚微板块,北部是欧亚板块,东南部是阿拉伯微板块,西南部是非洲板块。因为阿拉伯板块和非洲板块向北推挤,而北部又被欧亚板块阻挠,所以安纳托利亚微板块向西运动,在其南北两边都形成了大型走滑开裂带,故而地震频频产生。
2月6日产生的7.7级地震,产生在坐落土耳其东南部的东安纳托利亚开裂带上。这条开裂带是安纳托利亚微板块与阿拉伯板块之间的鸿沟,是一条大型走滑开裂带,由西向东延伸,长度超越400公里。
因为阿拉伯板块向北推挤,安纳托利亚微板块向西运动,造成了东安纳托利亚开裂带的左旋运动,每年大约6-10毫米。事实上,在2月6日的7.7级地震产生之前,东安纳托利亚开裂带现已连续产生过屡次地震,其间不乏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此外,土耳其的北部还有一条规划更大的走滑开裂带,称为北安纳托利亚开裂带,是分隔欧亚板块和安纳托利亚微板块的鸿沟,出现右旋走滑运动,滑动速率约为每年15-25毫米。北安纳托利亚开裂带也是地震频频产生的地址,最近的一次,是产生在1999年8月17日的伊兹米特7.6级地震,导致超越18000人死亡。
地震决裂长度超越300公里、地表位移超越3米
“尽管一次地震经常在地图上只是标记为一个点,但实际上地震的决裂标准很大。这次7.7级地震的决裂长度超越300公里,观测到的地表位移超越3米,邻近的地震台站观测到的最大加速度超越20m/s2,这相当于两个重力加速度。”杨宏峰介绍说。
开裂带的不同阶段都产生了决裂,决裂进程极为杂乱。在2月6日7.7级地震产生之后不久,在震中邻近产生了一次6.7级的强余震,并有许多4-5级的余震。让人震动的是,9个小时之后,在间隔7.7级地震震中东北约100公里之外,又产生了一个7.6级的强震。7.6级的强震并非产生在东安纳托利亚开裂带上,而是在一条分支断层上。
“经过核算7.7级地震对周边区域的影响,科学家发现7.6级地震很或许是被7.7级地震触发产生的,可以认为是7.7级地震的余震。可是震级如此挨近的两次强震在同一天产生,是极为稀有的。”杨宏峰说,“在板块效果下,全球的活泼地震带每年产生屡次地震。均匀来说,8级地震每年1次左右,7级以上地震每年15次左右,这是长久以来经过全球地震观测总结的规则。从现在看,这个规则并没有太大的动摇。”
人类对于地震产生机理的了解仍然有限
针对地震三要素(时刻、地址、震级)的精准猜测被誉为地球科学的“圣杯”之一,是许多地球科学工作者的一生寻求。现在,科学家尚缺少体系牢靠的方法,完成一起对地震三要素的精准猜测,原因在于,现在人类对于地震产生机理的了解仍然有限。
据杨宏峰介绍,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产生在地表之下10-20公里深度,可是对这个深度进行直接勘探十分困难,可谓“上天易、入地难”,大多数知道都是根据地面上的观测获取,导致对发震断层的状况演化的知道精度有限。
此外,大多数破坏性地震的复发周期很长,一般达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人类展开现代地震学研讨的时刻相对很时间短,使得牢靠的参阅数据有限,也给精准的地震猜测带来了应战。
可是,跟着人类对地球科学研讨的深化,现代地球科学家经过多种手法,包含现代地壳运动场、开裂带从前产生过的前史地震等信息,现已对或许产生大地震的区域有了较好的了解。
例如,此次土耳其产生7.7级地震的东安纳托利亚开裂带、2022年泸定产生6.6级地震的鲜水河开裂带、2022年门源产生6.7级地震的海原开裂带等一系列开裂带的强震危险性,都已被科学家所知道到,并正在深化研讨。
经过结合其他地震规则,可以给出某一开裂带产生地震或许震级的概率巨细,也可以核算出某一区域或许遭受强震的概率巨细和时刻标准。现在,这样的概率猜测手法现已比较老练,并已应用于防震减灾工作。
以上便是【“土叙地震”的破坏力气为何如此剧烈】的全部内容,如果喜欢可以关注037q.com的其它文章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