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维辰
近日,多地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大致而言,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侧重反向倒逼。如内蒙古《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重点围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细化和明确了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20种具体情形,通过加大“下”的力度,倒逼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一种侧重正向激励和保护机制。如黑龙江开展惩治诬告陷害行为专项治理,重点关注身处基层一线的党员和公职人员以及敢于“唱黑脸”“动真格”、不怕得罪人的领导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党员和公职人员撑腰鼓劲;《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容错免责工作办法》明确可以容错免责的12类情形,充分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积极性。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才能开好局起好步。也正因此,去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将“干部敢为”置于首位,正是说明干部要在干事创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好“头雁作用”,才能更大激发“群雁活力”。
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必须以鲜明导向保护实干者。
2022年,海南纪委公开为市委书记澄清不实举报,《海南日报》刊文指出,如此大张旗鼓为正厅长级干部澄清正名在海南尚属首次;浙江纪委还探索过传播形式更强的澄清方式:为21名被诬告的党员干部举办澄清正名发布会,营造了激浊扬清、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另外,多地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容错免责机制操作细则,增强机制可操作性,让宽容失败、鼓励创新落到实处。
与之对应的是,对干部“啃硬骨头”的期待更高了。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领导干部不能只满足守成,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于担当、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超越。
容错免责机制中的“三个区分开来”,就是为了保护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党员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为担当者担当,打破干事创业的“洗碗效应”,才能让干部敢干事、敢创业,闯出新天地、干出新成绩。
【作者】 杨悦
南方评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