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朱文龙
一段时间以来,“高学历家政”的话题引发关注。
据新闻报道,这些“家政”平均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学历本科起步,精通两三门语言,手握各种证书,部分还有留学经历……”,以至于很多人惊呼,“难道现在家政行业都这么内卷了吗?”
家政行业从业者学历、能力等确实在提升,但也的确没有如此内卷。这些所谓的“高学历家政”,更多的其实并非真正的家政,而是打着“家政”旗号的家教。
“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外培训机构得到大力整顿,学科类培训逐渐退出市场。但淡出市场的学科培训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而是换了名头,以更加隐秘的方式存在着,“高学历家政”就是其中的典型。双减,依旧有大量工作要做。
打着家政的旗号做家教,对于家长、对于孩子、对于“家教”老师都存在诸多的风险点。
对于家教来说,工作时间长不说,由于所做的工作与“双减”政策相左,一旦与雇主发生冲突,劳动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将孩子交给处在灰色地带、缺乏行业规范的“高学历家政”,教育的安全与质量都令人担忧。而且这些家教的收费并不低,据报道,“高学历家政收费标准普遍在15000至25000元之间。
这就意味着,只有少数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高学历家政”的服务,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无力承担。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教育焦虑。
就此而言,这些家教的存在不仅提高了教育成本、加剧了竞争,更消解了“双减”政策效果。对此,应当保持足够的警惕。
其实,针对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的问题,教育部曾发布《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对以家政服务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要依法严肃查处。既然国家层面早已对这类家教说“不”,那为何这个行业还能存在呢?
一方面,家教隐匿化发展,确实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为了避免被封禁查处,家教往往以“高端家政”“家庭管家”“成长陪伴师”的名义掩护,隐蔽性非常强。此外,由于他们多采取“一对一”“住家”等形式,相关部门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等方面很难对其进行界定。
另一方面,家教能够以隐蔽的方式继续存在发展,也跟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其的需要分不开。要看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仍推崇“分数至上”,考试依然是评价学业的唯一尺度。不少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尽办法让孩子抢跑,以便不在竞争中掉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平台对“成长陪伴师”等擦边的概念进行重点排查,即便相关部门加强打击力度,也难以铲除此类家教的生存土壤。
欲治其本,必溯其源。只有通过各种方法降低家长和学生对学科培训的需求,这些披着家政“外衣”的家教才会失去市场。
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