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开支是衡量国家军事实力最直接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中国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每年军费开支都有适当比例增长。这一本来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却引起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恶意解读”。
中国为什么增加军费?赢得战争和制止战争哪一个更重要?
中国增加的军费正常吗?
西方国家总是“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中国的军费开支,目的是把中国描述为“穷兵黩武”的国家。
冷战中苏联和美国势均力敌,但苏联经济差,高额军费开支让苏联人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世纪70年代后,苏联因庞大的军费开支搞得民不聊生。
到了九十年代,苏联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和世界顶尖的常规军事力量,但普通民众却需要为购买面包大排长龙,实在是莫斯科的一大“奇观”。
苏联解体后,许多生活在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甚至用拖拉机来换中国东北老百姓的粮食。
一个强大如苏联的国家,能造出性能顶尖的飞机大炮却喂不饱人民的肚子,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美国战胜了苏联,这让欧美国家的自信心高度膨胀,西方学者认为过高的军费是苏联政府垮台的重要原因。
西方对中国抱有很深的成见,在他们眼里,中国也是和苏联一样不注重民生,却在军事上疯狂投入的国家。
这些年美国一方面利用中国的人均收入低来指责中国人民生活贫困,另一方面又大肆渲染中国的军费开支过高。
美国想用这样的反差来向西方民众宣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扬言中国过高的军费已经到了会拖垮国家经济的地步。
美国媒体甚至公开说,中国每年公布的国防开支数字是虚假的,中国真实的军费远高于公布的结果。事情果真如此吗?
其实西方媒体所谓的中国军费“不透明”,只是因为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军费统计方式有一些区别。
中国的军费开支中不包括武警部队的费用,但中国不是唯一一个采用这种统计方式的国家。如印度的军费开支中同样不包含警察部队的费用。美国的军费甚至未把战略核武器开支计算进来。
不难想象,若美国把战略核武器的军事支出计算进来,美国军费将比现在更高,且远远超过中国。
中国的军费中还包含对退役军人优抚等方面的支出,这项费用也没有被美国统计在本国的军费支出。
对于军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统计方式,联合国曾出台过“军费透明制度”,试图为各国制定统一标准。但是大多数国家都没有遵守这项规定。
总而言之,统计方式的不同不能说明中国军费不透明。相反如果按照中国的统计方法,美国不计算核武器军费支出的统计方式更能说明美国的双重标准。
西方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增加军费的目的,是为了渲染中国对周边,尤其是台海的造成所谓“军事威胁”。但这完全是一种本末倒置。
中国的军费虽然增长了,但是有几个数据足以说明中国的军费开支非常正常且合理:
第一,中国的军费开支仅占GDP总值的1.5%。北约国家的标准军费开支占GDP总值的2%。中国多年来都没有达到这一水平,不存在美国污蔑的所谓军费超支问题。
第二,中国的军费总额为2248亿美元,仅有美国的1/4。美国和中国的领土面积相当,军费却远远超过中国,因此不少国际专业机构早就指出,即使中国再增加1000亿美元的军费也不过分。
多年来,美国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不仅在亚太地区大量追加军事投入,还在中国周边部署中程导弹和陆基宙斯盾系统,也一再要求日韩也都增加军费来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
中国外交部早就说过,美国占据亚太地区安全局势的主导地位,中国无意取代美国的位置。
亚太地区变得更加稳定还是更加混乱,是美国说了算。
如果亚太地区变得更不稳定,美国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跳出来指责中国。
中国在合理范围内增加军费,一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防战略需要,二是为了让人民军队的发展跟得上国家的经济发展。
再过5~10年的时间,中国经济规模将赶超美国,即便以后我们和美国的军费开支相同,美国也无权指责中国。
试问哪个国家不想让自己的军队变得强大。
中国增加军费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于美国的“污蔑”,我们应该坚决说不。
中国的战略环境
中国为什么增加军费,是因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这一变局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无法实现民族复兴。
回顾新中国的历史,我们有3次面临外部环境的巨大挑战。
第一次是新中国刚成立之后直到朝鲜战争胜利之前。
在这一时期内,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大量的内外威胁。
通过朝鲜战争的胜利,解放军打出了军威,让美国再也不敢轻视中国。中国周边的战略安全环境也因此暂时稳定下来,中国在此后获得了一段相当宝贵的发展时期,来巩固政权并发展经济。
中国面临的第二次重大外部挑战,是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
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撤走了在中国的军工科技人员,在中国北方陈兵百万,双方一度陷入到了核战争的危机中。
不夸张的说,当时中国已面临生死存亡。国家为此被迫进行了三线建设,将重要的重工业生产转移到了深山老林中,开始备战备荒。
在中苏交恶后,中国为了打开局面,开始主动和西方国家接触。
在1972年与美国建交后,中国终于化被动为主动,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再次变好,国家再次为经济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目前的战略环境变得比以前更好了吗?答案是没有,因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危机当中。
苏联解体后,美国将主要的战略方向放在了中东地区打击恐怖主义,并不过度关注亚太事务。
2008年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调整战略方向,美国要重返亚太。2017年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正式将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这标志着中国的外部环境再一次恶化。
美国为什么要和中国竞争?美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正如拜登前不久在国会发表的演说中提到的那样,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要降服中国。
什么是降服?是中国必须听命于美国,不能再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不能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经济,不能再准求战略自主,而是要服从美国的战略利益。
美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已经对中国发起了舆论战、金融战、科技战、贸易战,但美国还觉得不够。
为了让中国屈服,美国近年来大力勾结台独势力,想要通过台湾遏制中国,分裂中国。
在亚太地区,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正在越来越差。除了美国的直接军事威胁之外,中国还要面对日本,韩国。
到目前为止,日本仍然没有对二战的所作所为做反思和忏悔,“法西斯”的阴霾还笼罩在东亚地区,为了对付中国,美国不惜为日本“松绑”,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行为。
同时,美国不断给台湾出售更具有攻击性的武器装备,企图让台湾“以武抗统”,最终实现“独立”。
在这样的危机中,如果中国不能迅速发展军事力量,建设现代化军队,肯定无法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胜出。
如果中国在竞争中失败,将会再次任人宰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彻底葬送。
由此可见,增加军费是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实战国家统一的必由之路,根本轮不到美国来说三道四。
赢得战争和制止战争哪一个更重要?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和美国的竞争中胜出。
要赢得这场竞争,中国需要做全方位的准备,但是最关键的就是用强大的军事实力达到“以战止战”的目的。
中国要赢得这场竞争,整体环境对中国是有利的,因为目前全球的整体实力对比正在经历“东升西降”的变化。
从政治上来说,西方过去对全球局势有绝对的掌控力。
从经济上来说,过去西方国家可以主导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很大。但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之后,西方经济实力在下降。
2022年的经济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要远超欧美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
从国际政治来说,中国在全世界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不追求霸权,和很多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完全不同。
美国也清楚这种变化不利于美国,因此加大了对中国的阻挠力度。中国必须提防美国可能的军事冒险行为,增加军费开支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
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军事力量的强大,能让美国不敢通过军事手段干涉中国。另外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中国才最有希望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中国的目标是:通过竞争让美国变得“爱好和平”。但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通过说服让美国良心发现,而是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实现和美国的“均势”。
事实证明,“下跪服软”根本不会让美国变得怜悯。俄罗斯的经历就是做好的佐证。
如果今天俄罗斯没有核武器,美国和北约联军可能早就已经踏入战场。俄罗斯的下场肯定不会比伊拉克和叙利亚好到哪里去。
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是避免和美国发生战争的重要方式,对中国来说,制止战争比赢得战争更加重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