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1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这个数据一般我们也称之为“社融数据”。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这个“社融数据”。
而要看懂这个“社融数据”,关键是要搞清楚中国的“宽货币,宽信用”的基本通道和逻辑。
中国的“放水”过程需要经历两个大环节:钱先从央行放给商业银行,然后商业银行再发给企业、地方政府和个人。
从“央行到商业银行”,我们称之为“宽货币的过程”,而从“商业银行到企业个人”,则是“宽信用的过程”。
由于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央行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逆回购”等手段,一股脑把钱都给了商业银行,就已经完成了“宽货币”的过程。
接下来,央行最关心的,就是“宽货币有没有带来宽信用”。
社融数据重点反应的就是“宽信用的过程”,衡量的是有多少货币从商业银行里放出去了,究竟是钱流进了谁的口袋。
【01】
1月份社融数据创造了近三年最高
比2021年整整多了1万亿
从央行的数据上看,2022年1月份社融规模达到了6.17万亿,也就是说一个月的时间,商业银行就放出去了6.17万亿的“钱”。
而在2021年1月份社融规模仅有5.17万亿,也就是说今年比去年同期多放出去1万亿的“钱”。
这个规模也创造了自2018年以来的“最高峰值”,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又要实施“大水漫灌”了呢?
其实根据我们的判断,“大水”是肯定的,毕竟社融规模已经创造了三年新高,但是“漫灌”却未必,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够获得钱的。
【02】
居民房贷同比少增2000多亿
居民“买房”不活跃
楼市回暖难度大
在1月份的人民币新增贷款40000亿规模中,有一个数据尤其值得关注,那就是“居民中长期贷款额度”,这个数据就是“房贷”。
2022年1月份,居民房贷增加了7424亿元,要比2021年1月份的9800多亿,减少了2000多个亿。
这就说明虽然今年大规模“放水了”,但是流入房地产的“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还在减少,房地产的刺激力度明显偏弱。
1月份新增了4万亿的贷款,而居民房贷仅仅增加了7000多亿,这个比例明显是偏低的,不到20%。
所以楼市要想有“大行情”,必须要加大“房贷刺激”力度,不然市场销售依然上不去,房企要想“回款偿债”难度依然偏大。
这个房贷规模,也说明居民贷款买房“活跃度不高”,政府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救市政策”要早出台。
【03】
政府债券“融资规模暴涨”
大基建爆发已经势不可挡
今年的社融规模比去年多了1万亿,在这个多出来的1万亿中,多数都是被“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给拿走了。
尤其是“政府债券”,今年1月份多融资了3600亿,几乎占到了1万亿中的40%,这充分说明“大水”出来后,其实重点给了“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融资是各地大基建资金来源的核心渠道,1月份央行多给的1万亿中,接近3600亿给了政府用来搞“大基建”。
这意味着“大基建”有可能将会在上半年持续“爆发”,毕竟资金已经到位,多个基建项目可以启动了。
所有“大基建股”在上半年,我们认为依然是重要资本赛道。
【04】
企业短期“贷款”激增
主要用来“应付现金流危机”
企业爆雷破产“危机”缓解
1月份社融数据还有一个明显特征,那就是企业“短期贷款”出现激增,但中长期贷款基本不增长。
一般来说,企业如果是为了应对“现金流危机”,就会进行“短期借贷”;而如果是为了扩大投资,那就会多搞“中长期贷款”。
而1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出现激增,中长期不变。
这说明企业借债主要是为了应付“当下的现金流危机”,而不是为了“扩大投资”,所以钱应该都用来“借新债还旧债”了,重新回到了银行系统。
不管如何,2022年房企“爆雷潮”可能会有所缓解,多数房企要么可以从“银行信贷”中获得救济资金,要么就是“企业债券”融资。
总之,2022年房企可以“暂时缓一口气”。
但是如果“楼市房贷”依然上不去,买房需求依然疲软,那么房企的危机还是无法彻底得到解决。
【05】
M1增速明显小于M2
居民存款增加
消费依然“萎靡不振”
1月份的金融数据中,还有两个特征:一个是M1增速明显小于M2,另外一个就是居民存款同比多增了2000多亿。
“M1”代表了市场中随时可以用的“活钱”,包括了现金和活期存款,M1增速的下降意味着大家都在储蓄,反而在减少消费或投资。
M1增速低于M2,这就说明不管你怎么“放水”,我就是“不花钱”,反而把钱给“存起来”了,这证明目前仅仅依靠放水,对经济拉动效力在减弱。
从经济逻辑上讲,只有把需求“刺激起来”,才能让企业下定决心“投资”,如果消费持续不振,那么企业投资必然“不振”。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看到,尽管2022年1月份央行用出了“很大的力气”,但目前看效果“有待观察”。
放出来的“大水”,明显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没有刺激“楼市需求”出现回暖,第二是没有刺激企业更努力的扩大投资,而仅仅是刺激了“政府的大基建”和“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危机”。
未来有没有其他办法?
当然有,但是目前不让用,那就是重新刺激楼市,鼓励买房投资,重新回到“老路”上去,让“房地产重新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如果能够把“房贷”拉起来,那么整体市场需求会“旺盛”,企业扩大投资“动力”会增强,再加上政府的“大基建”,“稳经济”就可以完美实现。
因此,1月份虽然有“大水”,但“漫灌”远远说不上,中国经济除了房地产,目前依然没有找到“新的热点”。
而房地产这个手段,要不要用,让不让用,目前依然需要观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