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蝙蝠由来】:蝙蝠由来,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蝙蝠由来
- 2、白居易揭露蝙蝠的来历,古人对它避之唯恐不及,你为什么要去吃它
1、蝙蝠由来
已知最早的蝙蝠化石是食指伊神蝠,是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的。后来发现德国的麦塞尔湖湖床层内有更完整的蝙蝠化石,这些化石可以追溯到始新世时期,这些早期的蝙蝠有许多和现存的小蝙蝠亚目相似,很难探究它们是如何进化而来。最早的与大蝙蝠亚目相似的化石,可追溯到大约3500万年前。
有人说蝙蝠是老鼠进化来的,也有人说它是中生代翼龙的后裔,这些都是谣言。有这样一种说法,目前蝙蝠的直系祖先还没有发现,因此猜测是老鼠或者翼龙也情有可原。事实上,蝙蝠演化虽然细节不清楚,但总体路线是明确的,现有科学发现已经足够否定老鼠起源说或翼龙起源说了,作为科普作者,应明确对这些错误说法说不。
2、白居易揭露蝙蝠的来历,古人对它避之唯恐不及,你为什么要去吃它
在新型肺炎肆虐的这段时间里,野生动物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而蝙蝠更是大众口诛笔伐的重点对象。虽然说蝙蝠是一个携带多种病菌的炸弹,但这个“炸弹”千百年来一直都有自知之明。它隐藏于深山古洞之中,既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人类。但曾几何时,森林少了,深山没了,而古洞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至于蝙蝠,在少数人的猎奇心理下,它们被做成所谓的美食,在掀起轩然大波之后,还落了个千古骂名。
其实真正引发疫病的不是蝙蝠,是打搅了它们生活的人类。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就让我们通过一首古诗,来看看蝙蝠的生活轨迹,来判断一下究竟孰是孰非?
山中五绝句 洞中蝙蝠
白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类似的绝句,白居易一共写了五首,描绘了深山中的五种事物。而在诗歌的前面还有一句旁白,即“游嵩阳见五物,各有所感,感兴不同,随兴而吟,因成五绝。”
本诗是这组诗中的最后一首,而蝙蝠也是五种事物里唯一主动隐身于阴暗之中的生物,这或许就是它善良的表现吧!
诗歌开头,就从神话传说的角度讲述了蝙蝠的来历,即“千年鼠化白蝙蝠”。老鼠变蝙蝠的传说来源于八仙。据说张果老是鸿蒙初开时的一只大老鼠,后来因缘际会转变为一只纯白色的蝙蝠,并修炼成人,位列仙班。明朝的《四游记》和清朝的《八仙得道》都有相应的记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诗人用神话故事寓意了蝙蝠卑微的出身,为后文的“黑洞深藏”埋下了伏笔。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只老鼠变化而成的蝙蝠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万人敬仰的神仙,那么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一直颓废下去呢?难道你还不如一只老鼠或是蝙蝠!
出身卑微又遍体污秽,蝙蝠的生存环境自然不会是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而是幽暗的洞穴,即“黑洞深藏避网罗”。
这句诗前四个字写出了蝙蝠的生存环境,而后三个字则点明了蝙蝠深藏洞穴中的原因。至于为什么要“避网罗”,古代和现代应该还是有区别的吧。古人是因为惧怕病菌四散,所以才会对蝙蝠进行捕杀掩埋;而在现代则是因为有人要一饱口腹之欲。但不论具体原因如何,蝙蝠的处境无疑都是很艰难的。
在对蝙蝠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后,诗人借助它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远离危险,全身而退,这固然算是一种成功,但因此而要一辈子生活在幽暗的角落里,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吃有喝,苟全性命于世,这或许是每一位普通人的心愿,但身为有志青年的白居易,却显然不认同这种想法。所以在最后两句诗中,他用反问的方法,否认了为了安全而不断妥协的懦弱行为,表达了自己不甘平庸的内心思想。
静阅闲话
纵观全诗,这是一首借助蝙蝠来抒情言志的七言诗。前两句诗详细地讲述了蝙蝠的来历、生活环境以及生存状态。后两句诗在上述的基础上发出反问,否定苟且偷生的同时,也表现出白居易积极进取,甘愿为理想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本诗仿佛就是白居易为当前这场疫病量身定做而写下的一首诗歌。在疫病爆发的这一刻,有无数像诗人一样,拥有大无畏精神的勇士冲到了防疫抗病的第一线,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只是不知道那些老饕们在知道“千年鼠化白蝙蝠”这个起源后,是否还会想去品尝这种独特的野味?而这场疫病又该由谁来买单呢?难道是蝙蝠吗?
参考资料《全唐诗》
本文关键词:蝙蝠由来的视频故事,蝙蝠的由来蝙蝠的资料,蝙蝠由来的传说,蝙蝠的产生,蝙蝠由来的过程。这就是关于《蝙蝠由来(白居易揭露蝙蝠的来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赛仁金融》百科知识网站:http://yzsryq.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