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少数民族的称呼】: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古代少数民族的称呼
- 2、历史百科第1226期:中国古代君主的称谓都有什么?
1、古代少数民族的称呼
四夷:指东夷,北狄,西戎,南蛮。
1、夷:我国古代居住在华夏的统治阶级对东方各异族的蔑称,也泛指少数民族;
2、狄:我国古代居住在华夏的统治阶级对北方各异族的蔑称, 西周之时北方有犬戎、骊戎、猃狁等,不过骚扰边境,秦汉之时又有匈奴屡为边患,隋唐之际又有鲜卑、突厥等犯边,延至宋代,又有西夏、女真等多次犯境,后又有蒙古终成大患,至明末通古斯崛起,自称后金,也是北方之大患;
3、蛮: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称呼,也泛指名少数民族;
4、戎:我国古代对西部民族的统称,其为祸不是太烈,至隋唐时乃有回鹘、吐蕃等偶尔犯边;
5、胡: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秦汉时多指匈奴;
6、东胡:先秦时代我国东北部的一个民族,后分为乌桓、鲜卑两族;
7、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2、历史百科第1226期:中国古代君主的称谓都有什么?
现在古装剧,宫斗剧,历史剧盛行,里面是不是经常听到一口一个皇帝,一口一个大王呢?那你们真的了解中国古代君主的称谓吗?今天,我们就聊一聊。
君主
君字可以拆解成一个“尹”,一个“口”。“尹”字在甲骨文中形似权杖,象征着权力;“口”字象征命令,那么合起来一个“君”字就可以解释成“有权利发号政令”,“君主”便是这“具有权利发号政令的人”。
君也者,掌令者也。
《春秋繁露》
白话文就是国家的头儿,可能是世袭的,也有可能是选举或者禅让的。反正是国家的领导者。
那么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多民族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传统,对于君主的称谓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王,皇帝,天子,单于,大汗等等,我们将在下面逐一为大家讲解。
皇
源于上古原始社会。在甲骨文中“皇”字形似火炬,说明古先民崇拜火,故“皇”含有高贵之意。在《说文解字》中“皇”字解释为:“大也。从自。自,始也。”
联想一下我们之前说过的三皇五帝和燧人氏的文章,燧人氏就是开启了华夏文明用火的序幕,所以燧人氏也被称为天皇,而神农氏被称为帝皇,人皇的名号则给了伏羲(女娲)。对于之前没有看过这些部分的可以翻翻之前的帖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帝
同样源于原始社会。在《说文解字》中,“帝”字解释为:“谛也。王天下之号也”。“帝”由天帝、天神引申指人间的掌管、控制部落、国家等大权的人,例如我们之前说的“炎帝,黄帝”和之后我们要说的“帝喾,尧、舜、禹”等。
后
一般是指中国商朝中期之前,君王称为“后”。《说文解字》中:“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如大禹的儿子启称为“夏后氏”或“夏后启”,此外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后稷等。成汤在讨伐夏桀前,也称“后”,如:
“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
《尚书·汤誓》
甚至到了春秋的时候,商后人的宋国人在祭祖的时候也称呼商之先祖为“后”。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诗经·商颂·玄鸟》
在周朝之后,“后”一般指君王正配的称号了。
王
商朝开始对于君主称为王,但是到了东周末期的春秋时代,原本只对天下共主独用的这个称号,一下子被强大的诸侯国们纷纷自称或互称了起来。如战国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等皆自称为王,到了秦始皇统一之后,“王”成为地位仅次于君主而掌控一方之诸侯的称呼而已。再到后来,王已成一种荣誉上的爵位,连封地都没有了。
天王
同天子,最早来自周朝,比如《春秋》开篇就写到天王正月。再比如汉文帝为代王时曾占卜,卜者卦兆得大横,占辞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说他将为天王,即会成为皇帝。
天王在十六国时代被广泛使用,如首称天王者为匈奴石虎,但他以为“道合乾坤者称皇,德协人神者称帝,皇帝之号非所敢闻,且可称居摄赵天王”,自称大赵天王,地位等同皇帝;还有前秦的苻坚在357年称天王,翟魏的翟辽在388年称魏天王,后凉的吕光在396年称天王,后燕,北燕的多位统治者都尊号天王。
最后使用天王称号的是清朝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和其儿子洪天贵福。
天子
意指上天之儿子,象征统治天下之权力源自上天,彰显了帝王权力受命于天。自西周开始,“天子”便作为了君主的正式名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只有天子是受命于天,因此统治世上每个角落。不只本土,周边各民族也必须承认天子权威,受其册封并向其朝贡;如有不从,就遭到无视,或视其为化外之民、蛮夷戎狄。
自古以来,只有中国的皇帝才有资格称“天子”,其余国家的君主最多只能叫“大王”或“国王”。华夏的天子,从概念上讲是凌驾藩属等异族王室之上具有更高的地位和优越性的存在。在隋炀帝时期,曾有这么一段历史记载:
「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既至彼都,其王与清相见,大悦,曰:“我闻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故遣朝贡。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义,是以稽留境内,不即相见。今故清道饰馆,以待大使,冀闻大国惟新之化。”
《隋书》卷81〈东夷列传〉
说的是倭国派使者到隋,自称“日出处天子”,炀帝大怒,后倭又派使臣朝贡,不敢称“天子”,自称“夷人”。所以,华夏之外的蛮夷对中国只能称“王”,比如朝鲜大王和日本国王,并接受中国的册封。
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一统天下,下的第一条诏令就是“议帝号”,因为在他之前诸侯都称王,他要独树一帜,因为这些王都是被他剿灭的,所以让群臣提建议,李斯便向秦王建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请王为泰皇”。但是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可见自古以来“皇帝”这个称呼便是“三皇五帝”的总和,其开创性可谓开天辟地。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記.卷006 秦始皇本纪》
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397位皇帝。
皇帝之最
- 寿命最长的皇帝是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
- 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
-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高宗弘历(乾隆帝),在位近63年(含一年零4天作为太上皇掌权)。
- 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 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是武则天。
关于皇帝称呼,各朝各代的叫法多种多样,譬如:陛下,巨公,大家,管家,万岁等等,由于篇幅有限,留在以后再讲。另外,对于当时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君主的称谓,一般有以下几个:
单于
也称为善于,是匈奴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单于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之后这个称号一直继承下去,直到匈奴灭亡为止。
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十六国时代的大单于一般是君主没有当天王或皇帝时担任的,他们当皇帝后,就将大单于的位置交给太子担任,这时的大单于已经不再是最高统治者了。
可汗
可汗最早的记录出现于3世纪,为鲜卑部落官称,由柔然汗国开始用作君主称号,代替了匈奴的“单于”称号。从蒙古帝国时代开始,蒙古族的最高首领称为大汗(合罕),等于皇帝,高于一般的“汗”。努尔哈赤被称为后金的大汗,而不是大清的皇帝。
本文关键词: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有哪些,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是什么,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有哪些,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这就是关于《古代少数民族的称呼(中国古代君主的称谓都有什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赛仁金融》百科知识网站:http://yzsryq.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