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即将于本周随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就中欧关系发表了“原则性讲话”,并在中欧之间引起轩然大波。
冯德莱恩的讲话是相当强硬的,尤其令中国不能接受的是,她将未来中欧关系的前景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挂钩,这在中国看来,实际上是一种胁迫。同时她还呼吁欧洲对中国采取“更大胆”的态度,这同样近乎煽动。考虑到她数日后即将访华,因此她的强硬言论实际上是在为她访华定调。有鉴于此,中国方面用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和中国驻欧盟大使的名义,程度不同地分别对她进行了批评甚至驳斥,这导致冯德莱恩人未到北京,中欧交锋已经开始。
笔者认为:如果冯德莱恩来中国后继续坚持其强硬立场,她此次的中国之行恐怕很难如愿,而且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法国总统马克龙本人的访华。
欧盟正在施压中国
冯德莱恩访华前对中欧关系发表的一系列言论本身充满矛盾,但又强硬,而且充满胁迫和挑唆,德国《南德意志报》称她向全世界展示了将在北京展示的东西。这使她的访华变得敏感甚至不受欢迎。
就中欧关系而言,冯德莱恩访问中国前在布鲁塞尔发表的言论核心就是:中欧之间不“脱钩”,但欧洲要平衡与中国的关系,并去除对华关系的风险和对华依赖。这种言论当然比较尖锐,但更令中国难以接受的则是她的挑唆和胁迫性言论。
她公开呼吁:欧洲对中国采取“更大胆”的态度,还称中国“对内压制,对外彰显自信”。尤其是她把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表现”与未来中欧关系的前景挂钩,这实际上等于说: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必须和欧盟站在一起,中欧关系才能好。
冯德莱恩讲话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充满矛盾与分裂。尽管她对中欧关系发表了如此尖锐的上述评论,但她同时又强调指出,欧盟根本无法承受与中国彻底决裂的后果。所以她的对策就是:对中欧关系“去险”而不是“脱钩”。
当然,冯德莱恩的言论可能有平衡欧洲内部舆论需要的考虑,也有要向欧盟委员会有所交代的原因,甚至有要向美国有所交代和平衡的因素。但在中国舆论来看,尤其是站在中国官方立场来看,访华前夕发表如此言论,这基本上可以被判断为是敌对的、有胁迫性的了。
对于冯德莱恩的这些言论,中国官方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坚定地回应到:欧盟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王鲁彤于3月31日在推特上写道:“欧盟方面最近讨论了很多关于‘降低风险’的话题”,但“如果说真的有什么风险的话,那就是将贸易与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联系起来,造成集团对抗的风险。”
同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特命全权大使傅聪在接受中国CGTN采访时称,他对冯德莱恩的发言内容“有些失望”。
傅聪称冯德莱恩这种做法堪称“精神分裂”。傅聪形容说:“如果你了解了她当天演讲的内容,你会觉得好像是两个人在争吵,前后没有连贯性。”傅聪称这反映了一种她“根深蒂固的矛盾心理”,还暴露了冯德莱恩担心被视为对中国过于软弱、尤其是被她的美国盟友视为软弱的心理。
显然,中国官方正在“回怼”冯德莱恩,这也是在给她的访华挑明中方立场。如此,冯德莱恩访华前的中欧交锋已经开始。
笔者估计冯德莱恩很难如愿,最多也就是双方姿态性表态而已。
目前欧洲媒体都在盛传,称冯德莱恩下半年要角逐北约秘书长,而担任这个职务,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态度极为重要。可能冯德莱恩现在非常需要展示“政治正确”吧。
马克龙为什么给冯德莱恩机会?
围绕此次冯德莱恩访华前的中欧冲突,马克龙的此次访华实际上已经变得微妙了。当前一个新的现象是:法国方面的消息显示,被邀请与马克龙一起访问中国的冯德莱恩,和马克龙实际上是两个访问,法国给媒体的新闻稿中,也很少提到冯德莱恩。这也许表明,在此次访华中,法国已经在和冯德莱恩切割了。
中国有一种舆论认为:马克龙邀请冯德莱恩访华,是出于“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考虑,这样马克龙主动。同时,由冯德莱恩制造话题,也有利于马克龙访华目的的实现。
据笔者了解,此次马克龙访华有两大重点:一是俄乌战争问题,法国希望中国能推进俄乌战争的停火和解决,要求中国施压俄罗斯,但这又需要与中国的平衡,不能逼人太甚;其次便是中法经济合作,马克龙随团带来了空中客车和阿尔斯通等法国企业界公司。显然,如果冯德莱恩此次访华在乌克兰问题和中欧关系议题上立场强硬,本身就对马克龙构成了一种参照系,这会给马克龙在法国国内和欧洲造成压力;而一旦中国因为冯德莱恩的不当操作而立场更加强硬,马克龙就难以实现其此次的访华目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