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铺好的沥青路面。大树下为马英九祖屋场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将于3月27日至4月7日赴大陆祭祖、参访。
根据其行程,马英九一行将于3月31日下午到访湖南,并于4月1日到家乡湖南湘潭市湘潭县祭祖。
22日,大公报记者前往湘潭县白石镇及茶恩寺镇,探访马英九家乡,发现当地已在必经之路上改铺沥青道路,并在马英九祖父马立安(马大基)墓前搭建平台,为祭祖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湘潭县当地乡亲纷纷表示,“我们把路修好铺好,就等马英九回来了”。
从长沙出发,沿107国道行驶约两个小时左右,就来到白石镇寺门前渡口,这里是马立安当时的老家,也是马英九父亲马鹤凌的出生地。
寺门前位于湘江边,从这里的渡口过江,对面即是衡山县。当年,马立安召集当地乡贤,捐资在此兴建码头,方便乡亲们过江。
其善举由功德碑记载,后人还在此修建书善亭纪念他的善举。
道路铺设前两天已完工
在寺门前,发现当地已在为马英九一行祭祖进行准备,村间道路都新铺设了沥青。
村民介绍,道路铺设就在前两天已完工,而现场还有村民正在架梯登到书善亭上清扫整理。
为纪念马立安的善举后人修建了书善亭
在码头南边百来米,就是当年马立安老屋及马家开办的鸿兴福锅厂的旧址,旧址上建筑物已不存,只有一棵当年种下的大树,依旧青青如盖,见证岁月,而门前湘江水烟波茫茫,浩荡北去。
马立安墓全景
据当地人介绍,马立安晚年带领全家渡过湘江,去到对面的衡山县生活,并在衡山去世。但家人依照他生前落叶归根的遗愿,将其安葬在如今的茶恩寺镇双阳村。
双阳村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全村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共22个村民小组,720余户,人口3200余人。
村内有大王山庙,历400余年历史,香火不断。
从寺门前至双阳村,大约7公里左右距离。
墓地位于一片稻田中间地势相对较高的丘地上,三面青山环绕,环境优美。
当地村民介绍,原来这一片稻田都是马家的产业。
墓庐由糯米混合“三合土”打造,墓庐后环绕水泥矮墙,正后方花岗石与汉白玉石碑搭建,形制和作派器宇轩昂。
马立安墓地近日正搭建平台,为马英九回乡祭祖做准备
汉白玉石碑上的碑文书刻着“显考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而在旁边的后人落款中,可以清晰看到“英九”字样。墓庐前植有两棵常青松柏,使现场更显肃穆。
而墓前,是一片10来平方米的水泥坪。
墓地现场有村民正在用实木板加宽田间原本狭窄的水泥路,并在水泥坪前搭建平台,以容纳更多人在现场祭拜。
村民介绍,搭建工作已进行了数天,现在将近完工。
当地村民守护马家祖墓
82岁的双阳村村民马仁桃的家离马英九的祖墓约500米。马仁桃向记者讲述,上世纪70年代初,马家祖坟几乎被推平。
村民马仁桃讲述当年守护马家祖墓的往事
当时大陆正在大搞农田建设,由于马立安墓地位于稻田的正中间,大队就准备将墓推平复垦,用于农业生产。
当时他正担任大队支书,马立安外孙(马英九表哥)刘肇礼找到他,由他出面阻止,才将祖坟完好地保存下来。
马仁桃介绍,之后他受刘肇礼委托,一直照看着马家祖墓,70年代末,由刘肇礼出资,他牵头组织对祖墓进行了修葺,原本只剩光秃秃墓冢的祖墓,才成为了如今的规模。
马仁桃说,2006年当地政府出资修建村前水泥路时,他拿了3万多元铺设了祖墓到村口的路基。他还兴奋地告诉记者:“墓碑上的‘英九’二字就是我亲手刻上去的。”
马仁桃说,他前两天得知马英九将回乡祭祖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也非常欢迎马英九回到家乡,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300宗亲热议马回乡祭祖
在寺门前渡口,与马英九同为湖田马氏族亲的马石山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微信上一个有300多人的马氏宗亲群组,群内族亲围绕着马英九回乡祭祖等热门话题聊得热火朝天。
马石山向记者展示手机微信
马石山热情地说,按辈分算,他要喊马英九叔叔。他表示,此次马英九回乡祭祖,追思祖先,族内宗亲都非常重视,也表示欢迎。
在马氏祖墓现场,有不少双阳村村民正在围观。住在附近的村民齐和清表示,他从邻居那里得知马英九将要回乡祭祖,感到很高兴。
以前只在电视看到过马英九,知道他曾经是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过贡献,是个好人。
马讲家乡话 谦逊又温和
目前在湘潭县开办诊所的刘肇礼,他的母亲就是马英九的姑姑马元英,而刘肇礼则是马英九的嫡亲表哥,比马英九年长八岁。
刘肇礼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曾于1990年陪同母亲马元英前往台湾探亲。
刘肇礼回忆,探亲三个月期间,马英九几乎每天都会来给姑姑请安,而且在家里同姑姑表亲聊天都是用长沙话,谦逊又温和。
探亲结束时,刘肇礼曾对马英九发出过邀请,希望他能早日回乡祭拜先祖。
对于第一次回大陆探亲的表弟马英九,刘肇礼表示非常欢迎,他认为马英九圆了慎终追远之梦的同时,也是向台湾青年学子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绝佳机会,为促进两岸民众亲近融合、加强两岸交流作出杰出贡献。(文图=大公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