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3月6日,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原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所长,原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原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原副主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原副主任王小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王小谟。图/中国电科微信公众号
据介绍,1938年11月12日,王小谟出生于上海金山一个爱国军官家庭。抗日战争期间,尚在幼年的王小谟跟随父亲辗转后方,坚持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小谟随家人返回上海,就读于上海虹口小学。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王小谟同家人奔赴解放区,移居北京。
1956年,王小谟考入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61年,王小谟以八木天线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毕业设计获北京工业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同年,他被分配到位于南京的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
1969年,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按照14所“成建制分迁”方式新建雷达研究基地的部署,王小谟投身到了深藏在黔西南大山中的第38研究所的草创中,住在四面透风的油毡茅棚里,不仅食物匮乏,甚至连吃水都有困难,以王小谟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员就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开启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时代。
1992年2月,王小谟被任命为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时年54岁的王小谟由此开启了预警机装备的论证与研制之路,推动实现了我国国土防空网从地面向空中的飞跃,更是推动实现了我国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重大转型。
1992年,我国正式启动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合作研制;1993年6月,王小谟调任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并出任中方负责人。研制过程中,王小谟创造性提出背负式、大圆盘、三面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新型预警机方案,同时力排众议,坚持同步安排国内配套研制,使得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相控阵雷达收发组件、大型天线罩和系统软件等重大关键技术,从而将预警机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2000年7月,在西方大国的阻挠和施压下,外方选择单方面撕毁合作合同,我国预警机装备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王小谟坚持自主研制,大力推动国内立项。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研制部门一定要争口气,否则总是要被人卡脖子!”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就是以王小谟为代表的广大科研人员为之舍命奋斗、协同攻关的事业和信念。
在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成功立项后,王小谟提出了研制出口型预警机的设想,并于2002年1月起,开始了出口型预警机方案的论证,并亲任总设计师。2008年,我国同国外用户正式签署ZDK03预警机的研制合同。出口型预警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预警机基于国产飞机平台实现“小平台、大预警”的跨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2013年,王小谟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获奖代表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言时,王小谟表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儿事。这事离开团队的力量是绝对无法做到的。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一种无上的光荣,这份殊荣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2022年5月17日,已83岁高龄的王小谟院士再次出征,瞄准攻关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领衔成立了王小谟空基技术实验室。
王小谟院士设计提出了我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和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为我国预警机研制彻底打破国际封锁、实现完全自主发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无可取代的重要贡献。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