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农村文化建设
- 2、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农村文化建设
- 2、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1、农村文化建设
振兴乡村文化的措施有: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建设娱乐体育设施;确立村文化联络员,组织举行文化活动和比赛。
1、丰富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
要充分发掘本村的文艺、民间艺人,由其指导村民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同时要建立健全吸引文艺骨干的激励机制,保障村级组织都有文艺骨干。此外,要充分发挥各村团支部、妇女等的作用,因为他们对文化工作相对熟悉,便于组建文体团队,开展文体活动。
2、建设娱乐体育设施。
扩大投入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力争每个行政村都有图书室、阅报室、棋牌室、黑板报和老年活动中心以及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力所能及的组织村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3、确立村文化联络员,组织举行文化活动和比赛。
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应本着群众的需求,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富有特色,充分开发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每个村确立一名以上热爱文艺的村文化联络员,组织协调管理,开展舞蹈教学培训,不定期地举行舞蹈比赛,设置名次、奖品,以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
2、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焕发乡村社会文明新气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
坚定文化发展根脉,厚植乡村文化自信
在新的起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脉,优秀的乡村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思想智慧,维系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集体记忆,也镌刻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标识。笔者认为,振兴乡村文化是一条融合文化传承、文化治理、文化创新、文化共享、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之路,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其中,文化认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乡村文化认同是维持乡村社会秩序有效运行的内在基础,如果农民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高度的文化认同,就不可能有“记忆的家园”“精神故土”,也就谈不上社会的良序、文化的振兴和民族的复兴。当前,许多富有泥土气息的乡村文化在城市强势文化、流行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渗透、冲击下逐渐式微,农民亟需用丰厚的道德滋养和优秀的文化浸润,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笔者认为,新时代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传承、发展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典型示范和民俗资源;深入推动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倡导科学文明生活,移风易俗,实现乡村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厚植乡村文明根脉,让农民群众守得住“根”,记得住“乡愁”,卸得下“负担”,看得见“远方”。
坚持“志智”双兴,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任何文化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其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决定着乡村文化发展的成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于激发人的观念、提升人的能力、增强人的干劲,其核心要义就是增志、兴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笔者认为,“增志”主要是用理想信念的力量,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摒弃封闭落后的观念,增强其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向共同富裕的动力和信心。要通过久久为功的文化熏陶和典型示范,加强脱贫攻坚精神的宣传教育,用脱贫攻坚英模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农民斗志,培育农村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文明友爱的社会文化心态,逐步引导低收入农民祛除“贫困村、贫困户”的自卑意识,避免“躺平”,提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气神。“兴智”主要是用知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力量,帮助农民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通过政策支持、义务教育、文化宣传、职业技能培训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农民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能力,使其致富的基础更稳固、成效更持续。
深挖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新业态
作为空间地域形态的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文化不仅具有教化培育、信息传递、提升认知、推动发展等功能,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生产力”,这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和实践形式,可以让农民既“富脑袋”,又“富口袋”。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发挥“文化生产力”的物质力量,通过繁荣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文化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脱贫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化平台,盘活地方红色文化、历史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将文化中蕴含的历史记忆、集体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与文化产业充分融合、创新,将富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推广开来,加快实施“文化+生态+产业”发展战略,集中建设一批红色革命实践培训基地,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村),创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让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手工技艺、古建遗存、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蕴含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活起来”。这不仅延长了产业增收链条,开拓了产业振兴新通道,而且增强了农民对乡村价值理念、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等的高度认同,提振了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内在动力。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乡村文化新生活
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支点。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不断提升政府文化服务效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针对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公共文化产品较为匮乏、文化消费结构比较趋同、文化生活有些单调枯燥,群众参与度不高,乡村两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存在盲区、盲点等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力气推动解决,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需求的内容日益丰富、结构不断升级。
笔者认为,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要统筹和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探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共同体体系;各地要打通“最后一公里”,逐步实现文化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和文化服务下移,健全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鼓励乡村文化传承艺人、社会团体、民间文化组织“自办文化”,塑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农村志愿文化服务活动,积极探索乡村特色文化志愿服务供给模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推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文化大餐;积极发挥大数据、新媒体作用,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增强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使农民群众及时便捷地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
文化强则国家强,乡村兴则国家兴。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我们要接续写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大文章”,在乡村文化发展中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实现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智民、文化富民,在乡村振兴中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篇章。
(本文系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21JDSZK128)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
本文关键词:乡村文化设施包括哪些,乡村文化建设有何意义,什么是乡村文化建设,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包括哪三个方面,乡村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就是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赛仁金融》百科知识网站:http://yzsryq.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