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相关股票迎来了一波显著的上涨行情,这股强劲的势头成功吸引了众多海外券商的密切关注。美股券商巨头嘉盛集团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深度剖析了中国股市此番上涨的可持续性,特别是聚焦于离岸市场中极具代表性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探讨其未来可能的走势轨迹。
就在10月8日,港股市场经历了一场大幅度的调整,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在收盘时分别遭遇了9.41%和12.82%的下跌,市场情绪一度趋于谨慎。然而,相比之下,A股市场在国庆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却展现出了超乎预期的坚韧,上证综合指数强势收涨4.59%,上证50指数紧随其后,涨幅为3.55%,而深圳市场中的创业板指数更是以惊人的17.25%的涨幅,成为了市场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海外投资者紧盯的富时中国A50指数,在周一虽有所收敛,但仍以4.08%的涨幅收盘,稳稳站上了14588.31点的新高。
嘉盛集团全球研究部门的主管Matt Weller先生,在此份报告中指出:“富时中国A50指数,作为离岸市场的风向标,其当前的表现正在重演2014至2015年间那场令人瞩目的飙升行情。”他回顾道,那段时期,富时A50指数在短短九个月内便实现了翻倍的壮举,但随后却遭遇了急剧的回调,几乎回吐了大部分涨幅。基于此,Weller先生强调,只要A50指数能够维持在2023年1月所创下的高点14,430点之上,短期内的技术面仍将保持看涨态势。
面对这样的历史重演迹象,人们不禁要问:历史真的会如此精准地复制吗?Weller先生则给出了更为深刻的见解。他指出,在将中国股市的这一轮牛市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考察时,他发现这并非A50指数首次在短短十个交易日内实现超过25%的涨幅。回顾2014年11月至12月,该指数正是在多重利好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显著的上扬。其中,中国央行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如两年多来的首次降息,不仅标志着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的转变,更提升了市场对于未来政策支持的预期;为了应对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重点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沪港通计划的启动,更是首次允许香港与中国内地投资者相互交易对方市场的股票,极大地拓宽了市场的边界,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的涌入;此外,当时A股市场相对于全球主要市场的低估,也引发了强烈的买盘兴趣,尤其是散户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成为了推动市场上涨的重要力量;最后,国内持续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如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及去监管等,被视为推动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
嘉盛报告进一步指出,除了“沪港通”这一特殊因素外,十年前的其他四大驱动因素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再现。然而,Weller先生也提醒投资者,在期待A50指数再次实现大幅上涨之前,应理性认识到历史可能只会“押韵”,而非完全复制。但回顾这些历史背景,无疑为交易者提供了理解未来可能结果范围的重要参考。
从技术层面来看,A50指数已经明确突破了长期以来的低点和高点下降趋势,并在上月的高低点之后,一路飙升至两年多来的高位。报告总结道,鉴于当前强劲的上涨动能,只要富时A50指数能够持续保持在2023年1月的高点14,430点之上,短期内的技术面仍将继续看涨,且有望进一步延伸至15,860点的50%斐波那契回撤位。然而,一旦跌破这一关键支撑位,市场则可能面临获利回吐的压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