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政治新闻网3月13日文章,原题:拜登导致欧盟最高官员在中国问题上发生分歧 随着美国总统拜登施加更大压力,要求布鲁塞尔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立场,欧盟最高层领导正在该集团的对华政策上产生分歧。与拜登政府相比,欧洲理事会的高级官员——包括主席米歇尔在内正在力争对中国采取对抗程度较低的态度,而前者正尝试逼迫其盟友联手对付北京。
欧洲理事会是代表各欧盟成员国的机构,其中包括德国、匈牙利和希腊等对北京持温和立场的成员。德国是中国的主要投资者,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因此希望避免商业关系出现动荡。
这意味着多个欧盟成员国担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出与美国一致的更强硬腔调。关键是,欧盟委员会是欧盟执行机构,在决定中欧贸易方面扮演核心角色。“美中之间存在巨大冲突风险,”一名欧洲理事会高官表示,“是的,我们是美国的伙伴之一,但我们不是附庸国。我们认为我们决不能与中国完全脱钩。”尤其是欧洲理事会内部对冯德莱恩和拜登在3月10日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感到担忧。
在欧洲理事会看来,欧盟委员会的官员在制定欧盟贸易政策方面扮演主导角色,但该委员会在匆忙采取有可能激怒北京的行动前,应该与各成员国政府开展更多磋商。“当然,欧盟委员会拥有贸易权限,”一位欧盟官员说,“但我们正在谈论的是地缘政治战略,(欧盟)在国际层面上的立场……必须得到欧洲理事会的授权。”
由于俄乌冲突,如今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敏感。但许多欧洲国家不愿从中国市场退出。欧盟高层就对华政策产生分歧,一定程度上是他们私下甚至欧委会内部长期对冯德莱恩不满的反映,即认为冯德莱恩及其团队过于亲近美国。除在国际会议上的会晤外,冯德莱恩还两次到椭圆形办公室与美国总统会谈。相比之下,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尚未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而是在去年11月对中国进行了单独访问。
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欧盟高层正就欧洲应该如何为自身定位而出现日益严重的分歧,这不禁使人们想起曾经的严峻政治时刻,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当时以法国为首的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拒绝参加美国领导的干涉行动。(作者苏珊娜·林奇等,丁雨晴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