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座”无人机
为有效制衡战略对手、营造有利地区安全态势,俄罗斯近期多措并举推动无人作战力量建设。报道称,俄军不仅加快研发新技术、加紧作战测试,还加大无人机部队指挥官培养力度。分析称,俄军此举将对地区安全形势和俄美战略博弈产生重要影响,有关动向值得持续关注。
多举措提升战力
据俄媒报道,俄军近期主要从4个方面推进无人作战力量建设。
一是研发新技术。俄军事航天科学院工作人员在“军队-2021”军事技术论坛期间表示,该院已研发出无人机神经网络新算法。“这是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创新。算法在使用神经网络方面采用‘超清晰度’原则,通过人工智能建立目标三维模型。我们用四轴飞行器进行了测试,对一辆市内行驶的汽车进行跟踪。”据报道,这一研究成果受到多家无人机制造商的关注。另据报道,俄方正在研制空射型“蜂群”无人机,其“母机”具备发射和回收能力。
二是加紧作战测试。据外媒报道,经过多年研发和试飞,代号为“牵牛星”的俄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近期迎来正式服役前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机载火力系统测试。今年夏季,“牵牛星”无人机测试了包括精确打击导弹在内的全套“空中军火库”。该无人机可对敌方装甲车、部队集结地域、炮兵阵地等目标造成重大杀伤。另外,该机配备卫星通信和人工智能系统,便于与有人驾驶战机进行信息交互。
三是加大演训力度。俄西部军区8月底开启一场大规模无人演习,共有约450架无人机参演,其中包括“猎户座”无人机和“前哨”无人机。演习旨在提高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相关部队的作战能力。演习期间,俄军首次演练在无可用机场的条件下,重型军用无人机在高速公路上起降。
四是加紧人员培训。俄《消息报》网站称,俄国防部正着手培训无人机部队指挥官。作为试点,第一期培训课程将在梁赞高等空降兵指挥学院展开。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俄并未设置类似军事专业。据悉,学员学制5年,毕业后将负责各兵种的无人机连和排的作战指挥。消息人士称,如果梁赞高等空降兵指挥学院的试点取得成功,俄国防部将考虑在其他高等军事院校展开这一培训。
意在制衡对手
俄军大力推进无人作战力量建设,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战略考量。
一是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作为一种前沿作战样式,无人作战近年来呈爆发式发展态势,在地缘政治紧张地区得到广泛运用。在2020年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对无人机的运用对冲突走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俄军近年来“小步快跑”推进无人作战力量建设,意在抓住世界军事发展“脉搏”,抢占无人作战制高点和主动权。
二是增加俄美博弈筹码。近年来,俄美在多个领域展开角逐和博弈。2020年7月24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放松对武装无人机的出口管控,企图以此帮助本国武装无人机更好占据国际市场。美方这一决定不仅突破了自身发起的多边协议所设限制,也对俄罗斯对外军售和外部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俄大力推进无人作战力量建设,可有效对冲美方相关做法的负面影响,增加与美博弈筹码。
三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乌克兰国防部此前表示,乌克兰海军已接收土耳其防务公司交付的首架TB2无人机,即将装备第10航空旅。在8月24日的阅兵式上,乌克兰首次出动TB2无人机对阅兵式进行全程监控。对于乌土两国的防务合作,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我们强烈建议土耳其同行仔细评估局势,不要助长基辅的军国主义情绪。”俄军近期在无人作战力量建设方面的举动,一定程度上是对乌克兰等国的警告。
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俄军配备的无人机数量大幅增加:2012年全军只有3支无人机部队,约有100架无人机;到2020年,无人机部队达到几十支,无人机数量超过2000架。展望未来,俄军或将着眼有效应对全球和地区战略对手,在无人作战力量建设方面采取更多有力举措。
一方面,加速体系化战力建设。根据规划,俄军未来将重点发展以“猎人”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作战部队,加快无人机智能化、集群化发展步伐,开创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新样式,并与电子战、网络战相结合,实现作战效能最大化。据外媒报道,俄多款战斗无人机研制已取得一定进展,其中“猎人”无人机研制工作将于2022年完成。可以预见,无人作战将成为俄军未来部队建设发展和联合作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潜在作战效能不容低估。
另一方面,加速反制力量建设。据俄媒报道,俄“阿尔马兹·安泰”公司正在完善新型ROSC-1反无人机系统。相比其他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配备紧凑式雷达、先进光电系统和“狼-18”无人机,能屏蔽敌方无人机控制信道,并对其发送错误坐标。俄国防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克里沃鲁奇科表示,俄正在建造用于打击无人机的激光系统。这意味着,俄军在铸就锋利的“矛”的同时,还将加速构建坚固的“盾”,打造“攻防兼备”的无人作战体系。(林 源)
来源: 中国国防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