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显然是一个极特别的年份。
对于旅游从业者而言,这一定不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但肯定是之前十年最差的一年。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总要往前看。
就在最近一两周,旅游行业陆续有多个利好消息出现,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取消、跨省旅游经营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等,为旅游行业复苏逐步带来一丝曙光。
站在2022这个极特别的年份预测未来五年,虽然行业发展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但经过疫后三年的激荡和磨砺后,对旅游业、对旅游从业者来讲,未来五年仍然有很多的确定性:
旅游业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确定的。
不久前,很多旅游从业者紧盯二十大报告,并且发现这一重要报告中,提及“旅游”字眼屈指可数,由此沮丧的判断,国家不再重视旅游业,这个行业不再有未来。
其实旅游从业者大可不必如此“咬文嚼字”,一个行业的兴衰,从来不取决于在某份文件上所提及的次数,所占据的篇幅,而是取决于国家的根本发展目标,在二十大报告里,清楚的写明: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既然我们国家的根本目标是要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那么“一个健康且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就一定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这是根本国策,毋庸置疑。
旅游业是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这是确定的。
我是吉林人,前一阵和老乡在北京小聚,他问我知不知道吉林有个叫梅河口的地方。说实话,梅河口这个小城市我虽有耳闻,却未有了解,在很多人眼里,梅河口和所有中国小城市一样,默默无闻,少有特色。
但是我的老乡却说,现在这个小地方成网红城市啦,因为当地这两年效仿西安大唐不夜城,搞了一个东北不夜城项目,2021年运营163天,创造游客量408.6万;2022年运营166天,创造游客量420.06万。
其实这两年依靠文旅项目和元素,让一个城市焕发新春的案例频频出现,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湖北随州因文旅局长依靠“丑颜值”反向操作,让随州一夜红遍大江南北。
因此,城市也好,乡村也罢,想要实现升级蜕变,文旅是一条最高效的“捷径”,这一点是肯定的。
旅游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确定的。
不久前,我去浙江义乌,考察了一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叫做小六石村。别看这个小村子人口不多,但却有“钞能力”,年游客量超过50万人,年综合收入3000万元,村民们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了。
这个村子为啥怎么牛?
因为他们村长有眼光,这些年带领大家通过村民共创、集体增收的模式,让村民边股东、员工、房东、老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村子其实原本没有什么很好的旅游资源,他们靠着敏锐的市场观察力,通过兴建网红旅游项目,开发创意收工作坊、发掘攀岩等热门体验玩法等,一点点,让村子成为周边最受人追捧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让游客有了好去处,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这样的“共同富裕”案例未来会层出不穷,当年有陕西袁家村,现在有浙江小六石村,未来还会有更多小村子因旅游而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大势所趋,是一条被反复验证过的康庄大道。
旅游业与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康养等深度融合,这是确定的。
今年以来,旅游业到底应该被定义为事业,还是应该被定义为产业,业内是有争议的。因为无论从“事业”还是“产业”视角解读,都有自己的道理。
但是旅游业至今其实都没有被明确定义过,这其实体现了国家的一个基本态度,特别是文旅融合之后,旅游不仅要努力和文化“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而且还要和体育、娱乐、康养、教育、科技、生态、工业等其他领域也应该努力“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前途才会更加远大。
明眼人可以发现,这些年,国家在持续鼓励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加速融合,研学游、科普游、体育游、工业游等。所以,未来旅游业只有更多跟其他领域融合发展,才能有更大的机会,爆发出更大潜力。
旅游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温床,这是确定的。
近一年多时间,“专精特新”这四个字可谓“热词”,频繁出现在各种政策文件中,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所谓“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
疫情加速了“专精特新”在旅游业的落地,我有个朋友,他原来是从事入境导游工作,疫情之后,导游暂停,他就琢磨怎么发挥自己的特长。他喜爱骑行运动,了解北京风土人情,熟记历史典故,后来索性研究出一款新产品——北京中轴线骑行。在这个项目里,他引入了当下最流行的电动助力车,规划了最专业的北中轴线骑行路线,准备了一整套沿线景点的精彩解说,迅速火爆起来,受到很多人追捧。
我相信,未来类似的创新项目,类似的中小企业创业,会层出不穷,他们在不断努力中,让整个旅游业更新迭代。
数字化必将助力旅游企业转型升级,这是确定的。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未来除了提供需要有温度的服务和创意性、创造性工作的岗位需要人之外,其他都应该被各种数字化升级和取代。
疫情大大加速了旅游业的数字化升级,而且这一进程还在继续。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2020年,当景区被首次要求必须实现在线预约的时候,我们邀请了美团门票、趣买票、深大智能、票付通等一批从事从事景区数字化的企业做了一期线上沙龙,来讲解它们如何帮助景区快速实现数字化的0到1.没想到,其中一家企业负责人的微信,短短一天,就被近百家景区加到爆。
这从侧面说明,景区行业数字化渗透程度之低。
让人欣喜的是,短短两三年,景区数字化就获得了大幅提升。还是以景区在线预约为例,如今几乎所有景区都实现了这一要求。有一次和美团门票的朋友聊天,他们说道,这两年在疫情倒逼下,景区对数字化的理解也被更新,它们开始主动追求数字化发展,这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变化。
正是由于景区数字化整体发展日新月异,才有了如今火爆的景区数字藏品、景区数字文创,甚至景区元宇宙等。
未来五年,旅游业+数字化依然是热门赛道,有志者可以更多关注。
旅游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是确定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然坚持“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消费,才是最好的传承,可利用,才是最好的活化”的理念,这一切最好的载体一定是旅游业,因为游客多数是主动消费的、主动使用的、主动利用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红色旅游。
北京房山区,搞红色旅游就很典型。我举个小例子,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当地霞云岭乡,但一定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吧?
这首歌就是由19岁的曹火星于1943年,在北京房山霞云岭乡堂上村谱写出来的。
半个多世纪后,当地围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地这一角色,开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但建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还竖起了一面号称全国最大的党旗。不仅如此,当地还发展期了红色旅游精品民宿,利用当地学校旧址,建设了党建培训基地。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性,霞云岭乡与周边其他乡联动,共同开发红色旅游线路。
如今,霞云岭乡红色旅游,面对C端客源,形成了游红色故地,住精品民宿,吃当地美食,玩网红项目的成熟体验;面对B端客源,打造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培训、会议团建的业务体系。
这个案例生动说明,旅游业可以利用市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优秀中华文化传播下去,而且是主动、自发的传播。
旅游业是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和国际人文交往的重要方式,这是确定的。
旅游是重要的民间外交,是连接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能够在一起愉快的玩耍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点不需要太多解释。
这两天是卡塔尔世界杯,据统计,整个世界杯期间,将有100多万全球游客涌入卡塔尔观赛、旅游,使得这个中东小国家,获得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并且增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了解。
中国历来对承办世界级赛事情有独钟,试想一下,如果中国举办世界杯,那吸引来的游客,恐怕是个庞大数字。我们也期待疫情尽快过去,可以让更多世界级大赛如期在中国落地,让更多人由此来到中国旅游,实现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深度交流。
旅游业未来必将吸引更多有热爱有能力的优秀人才进入,这是确定的。
旅游业是能够成就事业的舞台,是能够赚钱的平台,以前是,未来也一定是。当下只是暂时的,只是这个暂时有点长而已。
经济是要讲周期性的,旅游经济也是如此。
遥想上一个经济周期,在旅游业建功立业的风云人物们,梁建章、庄辰超、陈罡等,其实很多人并非传统旅游人出身,都是跨界而来。正是因为旅游业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潜力,才吸引以他们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进入,给这个行业带来新变化。
疫情散去之后,旅游业的反弹将异常猛烈,在一个新周期,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是必然的,他们将创造更多辉煌。
旅游业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结果构成,这是确定的。
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旅游业想不好都是不可能的,是一定会更好的。
例如,这两年国家大力推进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保护中开发,在传承中发展,相信未来一定会给旅游业带来更多机会,造福更多游客。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发现确定性,用确定性管理和驾驭不确定性。努力去把握“天时”、“大势”、“时机”,取势、优术、明道,一起发现确定性,一起把握好大势,一起把握好长期的确定性,努力做好当下,努力活下去。
夜壶已经在路上,一定要憋点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