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张熹珑
编辑 |
据香港旅发局最新数据,2022年香港有60.46万访客,较2021年大幅增长5.6倍。
主要客源来自内地及东南亚等地,其中内地游客为37.51万人次,按年上升4.7倍;非内地游客为22.94万人次,大幅增长7.9倍。
增速十分可观,但是这一成绩放在几年前仅是个零头。2018年,香港全年访客达6514.8万人次,足足是目前的一百倍有余。
香港旅游市场的复苏仅仅开了个头。旅发局表示,下月起将推出全球大型宣传,陆续举办ArtBasel、Clockenflap、马拉松等大型盛事;并向旅客派发消费优惠券,用于餐厅、酒店、景点等本地消费。而第一阶段的宣传预算,将达到1亿港元以上。
迎来第一艘国际邮轮
2020年至2022年,香港全年访客分别为356.89万人次、9.14万人次和60.46万人次。
和疫情前动辄6000万人次上下的游客量相比,可以说,三年的疫情让香港旅游产业进入“冰河期”。
一方面,内地、香港通关渠道关闭,香港旅游市场失去约七成的客源;另一方面,多项大型赛事活动停办。2020年至2021年,香港单车节暂停举办;渣打马拉松亦在2020年停办。尽管这一赛事在2021年复办,疫情下只有1.8万人参加,相比2018年7.4万个总参赛名额少了5.6万人。
不过今年1月以来,香港旅游看见复苏的眉目。1月8日,香港与内地通关;1月15日,高铁香港段正式复运。
香港旅发局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每日访港旅客人数由“0+3”期间的每天2400至4500人上升至超过1万人,除了以香港作为过夜停留的中途站以及探亲旅客外,商务旅客和休闲旅客也逐渐增加。
首先迎来突破的是邮轮旅游。时隔三年后,香港终于迎来第一艘国际邮轮。1月18日,皇家加勒比集团旗下银海邮轮的“银灵号”(Silver Spirit)经鲤鱼门进入维多利亚港。这艘邮轮于1月5日在新加坡出发,途经泰国、越南等地,总站为香港。
邮轮上的旅客来自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约有几百人。旅发局将安排他们参观香港多个景点,包括西九文化区、乘坐山顶缆车观赏维港等。在尖沙咀海运码头停泊一晚后,邮轮次日将启航前往新加坡。
旅发局主席彭耀佳表示,目前已成功争取最少16艘邮轮重返香港,共提供最少82个航次,期望吸引更多邮轮公司选择香港成为母港。
如名胜世界邮轮在1月16日宣布,“名胜世界壹号”将投入香港邮轮业务,停泊在启德邮轮码头。自3月10日起推出从香港母港出发的公海游行程。这亦是香港放开入境检疫后,第一艘进驻香港母港的邮轮。
在多个旅游项目中,邮轮属于高消费产品之一,也具有较高的消费粘性。经历了第五波疫情邮轮公海游“清零”后,香港正加速挽回这群高消费的客户。
实际上,自去年10月初开始,港府已取消邮轮公海游的熔断机制。但直至12月28日,港府才宣布取消所有入境检疫措施。邮轮公司一般会在每年年底进行未来三年的规划,港府也错过了这一关键时机。
负责管理及营运启德邮轮码头的公司为环美邮轮码头,其董事总经理班智荣曾表示,预估有1至2艘邮轮会较早返回香港,“但若要恢复到2019年水平,相信需要数年时间。”
通关了,但旅客还未回来
据香港入境处,自1月8日至16日,两地通关北行和南行分别为20.7万人次和14万人次;在南行旅客中,仅两成为内地居民。
这也意味着,在九天内,香港迎来内地游客2.8万人次,平均每日不到3200人次。
据“香港01”,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柏良1月17日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即使香港与内地通关,但目前主要服务于探亲旅客,入境人数并没明显反弹。
和澳门相比,香港旅游业的复苏也显然慢半拍。据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数据,1月14日当天澳门入境旅客超过5.5万人次,包括4.4万内地旅客和1万香港旅客,为疫情以来新高。
姚柏良指出,旅游界未来重点是吸纳过夜旅客,因为过夜旅客整体满费额高于即日来回的旅客,期望农历新年后旅客人数会逐步提升。
不过,“0+3”下11月过夜旅客不足11万人次,不及疫情前的一成水平;12月取消黄码后,每星期经机场抵港的海外访客也仅徘徊在2万人次左右。
相比之下,即日来回旅客数量更庞大。在2019年以前,香港的不过夜旅客占比超过一半,大部分来自毗邻的深圳及周边城市。
面向这部分人群的旅游市场加速“内卷”。三年来,大湾区城市正加快建设消费商圈和购物中心。近期,老佛爷百货概念店落户深圳,这是内地第三家老佛爷门店。深圳、广州成为香港旅游业的有力竞争对象。
但换个角度看,大湾区城市也是助推香港旅游突围的重要力量。在2018年高铁香港段开通时,香港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提到,将促成“一程多站”旅游,游客得以在大湾区内跨城市旅游。
近期,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针对邮轮市场的发展时也提出,希望与大湾区共同合作,发展经香港前往大湾区城市的航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