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可谓是大家最难熬的一年,特别是在12月7日,国家全面放开疫情管控之后,短短时间,奥密克戎病毒在全国肆无忌惮的横冲直撞,让无数人都经受了病毒之苦。
那段时间,“阳了吗?”甚至成为网络上的热搜词,因为身边的小伙伴如果还没有感染,大家都一致认为是天选之子,由此可见这次病毒的传播范围之广。
以我们单位为例,单位共计32人,只有1人没有感染,这样算下来感染率可达95%以上,这个数据实在太吓人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自从放开疫情管控以来,仅仅我单位就有8位同事的父亲或者母亲去世,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是因为感染新冠导致的死亡,但短短时间连续8位老人死亡,很显然和感染新冠病毒脱不了关系。
而在此之前,广州16万人感染,只有4例重症,重症率和死亡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和这次的疫情明显不太一样,但这时候国家卫健委已经不再公布每天的新增感染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所以我们也无从得知国家整体的疫情数据。
但毫无疑问,所有人都迫切的想知道全国到底因为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到底有多少?
而在此时,外媒又刻意的抹黑我国的疫情防控,甚至预测我国因为新冠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以上,简直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我国因新冠死亡的人数有多少?
为了回应公众对事实真相的迫切需求,也为了粉碎国外不良媒体的无端抹黑,国家终于开始发布新冠感染的相关数据,而关于我国因新冠死亡的人数,国家卫健委曾经先后5次发布数据。
第一次:从2022年12月8日,到2023年1月12日,全国统计的在院累计死亡病例是59938例。平均每日死亡1762例。
第二次:从1月13日--1月19日,一周时间全国在院死亡病例12658例,平均每日死亡1808例,相比之下有所上升。
第三次:从1月20日至26日,一周时间全国在院死亡病例6364例,相比较上周有明显的下滑,平均每日死亡909例,只有上周的一半。
第四次:国家卫健委没有公布具体的死亡人数,但从卫健委发布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月30日时,单天新冠死亡人数只有434例,也就是说平均每日死亡病例在450例左右,相比上周再次下降了一半。
第五次:从1月17日到2月2日共计7天新冠死亡人数为3278例,平均每天死亡468例,和上一周相比相差无几。
我们可以看出,从第一周的单日死亡1762例到最近的单日死亡468例,下降了几乎3/4之多,这足以证明我们国家正在逐渐走出第一轮疫情高峰。
而中疾控的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在·1月25日,中疾控发布报告显示“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我们做简单的加法计算之后可以算出,从全面放开第二天到今年的2月2日,我国因新冠死亡人数约为82238例。
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在医疗机构死亡的病例,还有大量在家中死亡的病例并没有统计在内,所以实际上我们国家因新冠死亡的人数肯定是超过8万人。
考虑到我们国家14亿的人口,将近80%的感染率,我国的新冠死亡率只有不到0.08‰,远低于美国的1%、日本的0.2%。
所以钟南山院士才会自豪的说:我国是世界上新冠人数患病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绝对是任何国家都否定不了的事情。
至于外媒预测的100万死亡人数,这不过是他们混淆视听罢了,因为我们国家每月死亡的人数大概在80多万人,加上因新冠死亡的人数,总体差不多是100万人。
外媒这里是把我们国家每月死亡的总人数故意说成全部是由于感染新冠死亡的人数,其险恶用心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千万不要随意的轻信外媒,他们很多都是在歪曲事实罢了。
第二轮疫情高峰要做好准备
第一轮疫情即将结束,那么很多人关心的是我们会不会很快迎来第二轮疫情高峰,对此,很多专家都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毕竟参考国外的疫情发展,差不多每个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会迎来新一轮疫情高峰,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国内正在经历着第八轮疫情高峰,
比如2月7日,日本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5612例,新增死亡病例124例,累计确诊32,846,656人,累计死亡69,962人,重症患者398人。
所以,我们也不太可能置身事外,第二轮疫情高峰肯定会到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先前很多专家就预测在春节前后,我们可能会迎来第二轮疫情高峰,毕竟春节时人员流动性大,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同时国外号称拥有最强免疫力的XBB1.5病毒又来势汹汹,大有在国内肆虐一番的势头。
但事实确是我们大家度过了3年来最舒心、最安心的一个春节,没有病毒的侵袭,所有人都可以无忧无虑的欢度春节。
但这并不代表病毒已经消失,这只是因为所有人在第一轮疫情高峰中感染病毒在体内形成了抗体,形成了群体免疫,可以在3-6个月内有效的抵抗病毒的入侵,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的效果越来越差,此时一旦有传染性强的病毒传入就可能在国内形成第二轮感染高峰,类似于日本现在的情况。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信,因为抗疫战争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到可以庆祝胜利的时候。
第二轮感染高峰什么时候会到来?
既然第二轮疫情感染高峰避无可避,躲无可躲,那么我们就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所以现在很多人的疑问就是第二轮疫情高峰什么时候会到来呢?
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意见。
一方是以张文宏医生等为主的,认为在5-6月份会迎来第二轮感染高峰,和第一轮相隔半年左右,感染的比例将在25%-50%之间,但症状可以缓解。
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病毒学的角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阳康”后体内抗体水平会维持3到6个月比较高的峰值,短时间内再感染的人只有2%的概率。但是我们国人口基数非常大,从去年12月开始,再过3到6个月,我们的抗体水平慢慢下降以后,这时候如果有新的病毒变异株,我们再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非常大,仍有可能出现高峰。
邢铭友教授预测,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但这次高峰民众可能感觉不那么明显。由于大家感染的时间先后有差异,再加上我们第二次感染以后,由于有一个基础抗体水平的存在,第二轮感染的人数、感染症状的轻重,以及时间集中的幅度都会比第一次要弱得多。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也在2月1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预计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随着人群免疫力的下降,人群感染风险会增加,五六月份时,疫情变化会非常明显,到时候可能会面临第二波的冲击。但第二波疫情会出现在三月份还是五六月份,取决于是否会出现一种冲击力非常大的新毒株。
所以,按照专家的预测,快的话可能在3月份,慢的话可能在6月份,我们可能就会迎来第二轮感染高峰,虽然可能症状相比第一次要轻,但现在谁还敢小瞧奥密克戎病毒呢?
毕竟在第一轮疫情高峰中,超过8万人因新冠病毒死亡,这血淋淋的事实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毕竟谁能保证在病毒的侵袭下可以安然退去呢?更何况谁没有几个年龄大的亲戚朋友呢?他们能扛过一轮轮病毒感染吗?
作为一个普通人,提前做好应对病毒的准备才是上策
还记得前段时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长征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传染病学会副主任缪晓辉日前发表了一份“道歉”的声明登上了热搜。
原来是缪晓辉为自己先前预测错误疫情的形势而道歉,缪晓辉说他的预测有两个错误:
一是在疫情封控的时候,他以为口罩不会短缺,但实际上,口罩很难买到。
第二个原因是,他认为在疫情放开后,大多数人都没有症状,所以没有必要准备药品。
然而实际上却被狠狠打脸,在疫情高峰时,布洛芬等药品千金难求,甚至有些人囤积药品,大发国难财,让所有的专家都低估了人性。
现在很多专家还会让大家不要担心,因为经过第一轮疫情高峰后,国家已经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第二轮疫情高峰。
但现在专家的话还能毫无保留的相信吗?将自己的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难道不是一个很愚蠢的行为吗?哪怕这个人是所谓的权威专家。
无论什么事后,求人不如求己,依靠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抗病毒同样如此,提前做好准备才是上上之策。
1、做好个人防护
现在很多人感觉口罩对于病毒防护根本就没有用,但我想说大家平时出门尽量还是要戴口罩,毕竟戴总比不戴要好。
而且口罩并不仅仅是用来防护病毒,还可以用来防护其他的东西,比如流感等等,须知病毒病不要命,但假如在感染病毒的时候,你有感染了其他病毒,双重侵袭之下,那种酸爽可想而知。
2、提前备好药品
还记得第一轮疫情的时候,我媳妇感染病毒,全身酸痛,我找遍了全县的大小药店竟然都买不到布洛芬胶囊,最终,我媳妇只能含泪在家硬扛。
晚上的时候,媳妇有时候痛的都会像小孩子一样哼哼唧唧,我没有办法只能紧紧的搂住她,安慰她很快就会好。
这时候,我万分痛恨为什么没有提前准备药品,否则何至于让媳妇受这么大的罪。
所以,别听信有些专家说的不要囤积药品,我们普通人和专家根本比不了,专家即使不准备药品,也有渠道随时买到药,但普通人可以吗?
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还是提前准备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3、积极接种疫苗
我们知道感染病毒后会在体内形成抗体,可以有效地防止二次感染,而疫苗也是同样的工作原理。
很多人打过三支疫苗,但那已经是几年前的时候了,而疫苗形成的抗体有效期只有半年左右,所以几年前打的疫苗对于现在的病毒来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现在国家已经开始供应第四针疫苗,大家还是要积极为接种,特别是家中有老人的话,更是要提前为老人接种,防止二次感染造成更大的伤害。
4、加强身体锻炼
现在的新冠病毒并没有特效药,所有的药品都只能缓解症状,抵抗病毒最终靠的还是自己的身体免疫力。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病毒对老人更危险的原因,因为老人本身就有多种基础病,免疫力非常低,一旦感染上病毒,就会引起多种连锁反应,成为压垮老人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大家现在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平时多跑跑步,多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和水果,夯实身体基础,全力抵抗病毒的二次侵袭。
写在最后
无论第二轮感染高峰会不会到来?我们都不应该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靠自己才是正确的决定。
所以,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己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才是王道。
大家怎么看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